文学馆 > 虎啸莽原 > 第34章:武学义会

第34章:武学义会


  起床号响起,秦啸天匆匆起了床。考虑了大半夜,他不得不做出了这样决定。刚刚剿匪归来之时,秦啸天一直打算辞去军职,去完成师父交给的任务。但现在师叔的那块碧玉被可恶的李云清给抢走了。拿不到师叔那块碧玉,他走不了,也无法完成任务。他只能在新军里等待时机寻找李云清和靳遂良他们!

  不管怎样,即便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他也得把警卫营的工作暂时抓起来。于是,他飞速地整理好房间,并把自己的行李和个人衣物挨个打好包。他要把侍卫队长室给燕卫腾出来。整理好房间之后,他命令几位侍卫将自己的私人物品扛到了位于司令部后面大操场旁的警卫营驻地。他也随着侍卫们来到了那里。作为警卫营管带,自然应该住在警卫营。

  警卫营营区有五六排砖瓦到顶房子,住了大概六百多人;全营所有士兵一半装备着匣子枪,另一半配备新式步枪,脚下踩的都是锃光瓦亮的皮鞋,是第二十镇部队当中武器最为精良、待遇最好的一支部队。警卫营负责司令部、统制、副统制、总参谋官以及司令部各部门的警卫任务,归总参谋官节制。侍卫队则是警卫营附属。负责如此多的任务,责任自是重大。总参谋官刘一清也来了。刘一清也是留过洋的,眼里折射出湖北人的精明。刘一清领着秦啸天来到了警卫营管带办公室,帮带随着张绍增去奉天开会了。刘一清便把几位队官召集过来,简单地碰了碰头,让秦啸天了解了一下警卫营的具体情况,随后又让他仔细看了看前任管带留下的日志,算是正式地接管了警卫营。

  警卫营里有燕卫做侍卫队长,秦啸天又建议成立了机枪队,还把韩田力调了过来任队长;马克沁机枪沉重,他有的是力气。而秦啸天为人仗义,性情直爽,体贴士兵,在这克扣军饷、打骂士兵极为普遍的军队里算是凤毛麟角了。士兵们极为爱戴他。在警卫营里,恐怕是张绍增以及主管他们的刘一清都说了不算了。

  这天,刘一清总参谋官来找秦啸天商量事情,他还特意提了一些“武学研究会”的事,但没往深里说。秦啸天心里知道,刘瀛凡曾说刘一清就是“武学研究会”坚定地支持者。刘一清刚刚出去,一个卫兵便来到了这里,说是七十九标的王金铭管带来找他。秦啸天急忙跑到了司令部大门口。王金铭牵了一匹马在大门口等候着。

  秦啸天习惯性地敬了一个军礼:“王管带,太阳刚出来您就到了司令部了,够早的呀。”

  “不早不行啊。我怕你有事出去了,碰不到。”

  “那快进来吧,到我的警卫营看看,我刚刚上任。王管带给我指导一下。”说着,他便要拽着王金铭进去。

  王金铭急忙说:“秦管带,我就不进去了。我是专程来请你的。”

  “请、请我干什么?”

  “对呀。还没当上贵人就这么健忘了。你不是答应我们去武学研究会当武术教官的么?”

  秦啸天这才想起了那天到军营里喝酒时含含糊糊地答应他的事。王金铭接着道:“今天是我们武学研究会会员相聚的大好日子,全体会员都到齐了。咱们一起去吧。”

  “这——”秦啸天有些犹豫了。

  “是不是营中有事脱不开身?”王金铭关切地问。

  “没啥。”秦啸天略想了想,“张统制还没回来,没啥大事。恭敬不如从命,我们走吧。”

  王金铭放下心来。秦啸天命令门口的值班军官将他的白马牵了过来,他们二人跨上了战马,朝武学研究会所在的地方走去。

  在路上,王金铭仔细介绍起他们的武学研究会来:“早在几年前,我们就成立了‘武学研究会’。是由我、施从云和冯玉祥等人发起的。研究会采取武术交流和读书会的形式,名为研究‘武学’,实则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会员之间互相通报各自所知道的各地爆发革命的时事新闻;传播革命思想;联系同志,壮大队伍,做革命前的准备工作。我们二十镇大批进步军官如张之江、石敬亭、韩复榘、吕均、鹿钟麟、周文海、张树声、张振扬、何凤山、李鸣钟、李冠军、李子锋、李滋懋、张绍棠、郭风山、戴锡九、葛盛臣、胡长标、黄宝善等人均加入了‘武学研究会’,革命势力日渐壮大。”

  秦啸天压低了声音:“你们确实想要推翻朝廷,建立共和?”

  “什么你们我们的,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王金铭说,“朝廷的腐败无能自不必说了。你看看现在的东北,连俄国人和日本人打仗都要在我们的国土上进行,而朝廷竟然为此划出了交战区!倒霉的当然是老百姓。”

  秦啸天感慨地说:“这两年,中原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都来闯关东了。”

  王金铭说:“他们以为闯关东就安逸了?到哪里都是一样,都是会让官府欺压的。”

  “咱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总比内地省份要好混一些。”秦啸天说。

  王金铭说:“是啊。但土匪也随之多了起来。”

  “王管带,既然是打着武学研究会的幌子宣传革命,但总得研究一些武学呀?”

  “当然得研究武学了,要不为什么叫武学研究会呢?咱们会内的所有军官都会武术。不会的,咱们设置教官来教。这样才可以遮人耳目。但是,这些方法也不太理想。现在,咱武学研究会准备关门大吉。”

  “办的如此红火,为啥要关门大吉?再说,关门了还让我做教官干啥?”

  王金铭笑了:“这就是我们的策略。你得跟我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说话间,二人已经到了武学研究会门口。武学研究会设在一座文庙里。这里原是新民府庙学所在地。六年前,朝廷废除科举制度之后,新式学堂建成了,学生们都搬到了那里去学习新式课程。王金铭便托人借了这个地方。由于长时间无人管理,这里几乎没有什么修缮,整个院内满目疮痍,房顶上的蒿草足有一人高,一副破败景象。进了文庙大门,已经有几十位军官聚集在院子里,何大可、潘子凡也到了。军官们兴奋地交谈着,似乎是没有注意到王金铭与秦啸天的到来。

  二人将马匹交给了卫兵。王金铭又嘱咐卫兵们封好大门,加强守卫,这才走到了大成殿的台阶上。他摆了摆手,喊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诸位军官停止了交谈,围拢到台阶前。

  王金铭继续道:“今天是我们全体会员相聚的大喜之日。许多军官是从几十里以外的地方赶过来的。大家辛苦了。现在,我们的会员越来越多,第二十镇的二十几个管带大多加入了我们武学研究会。今天又有一位管带加入到了我们的行列。他就是我请来的教官、第二十镇司令部警卫营管带秦啸天。”

  说完,王金铭朝身边的秦啸天一指,院子内的军官发出一阵欢呼声。有的说见过,有的说不认识的。

  只见台下一个相貌堂堂,身材魁梧,个子高出大家足有一头的管带说了一句:“秦啸天?就是那个深入匪巢,单擒匪首的人吧?”

  “就是他。我来介绍一下。”王金铭指着那个大个子说,“这位是八十标一营管带冯玉祥,是我们武学研究会的副会长。”

  秦啸天急忙挤了过去,说:“冯管带,久闻大名啊。”

  冯玉祥连说:“幸会,幸会。”

  二人两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说起这个冯玉祥,他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人物。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光绪八年(1882年)出生,其父冯有茂按族谱为其起名为冯基善。他的父亲冯有茂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年轻时曾经中过武秀才,武功甚是了得。冯基善幼年就随着其父习武。那时,李鸿章是直隶总督。他命令淮军在保定府开展“五营练军”,冯有茂便携家到保定府投了军,当了一个哨长。因此,保定成了冯玉祥儿童时代的成长之地、第二故乡。冯玉祥一生都是改不了的保定府口音;光绪十七年(1891年)九月,冯玉祥的哥哥补上了一份练军绿营马兵的空缺从军,冯玉祥则接替其哥哥的位子进入村里的私塾读书;保定府“五营练军”是有名的“父子兵”,也就是老子离职,儿子上去顶替。光绪十八年(1892年),营里有一个兵额,冯有茂的好友——哨官苗开泰决定补给冯有茂的次子——冯基善。当时怕耽误了时辰,而被别人抢去兵额,苗开泰来不及问冯有茂次子的名字,就给直接编造了一个名字“冯玉祥”登记入册了。从此,冯基善就更名为冯玉祥。他不用随营操练,发饷时到营中应名去领三两六钱银子就是了,其余时间仍在家中读书练武。这在保定府的淮军中,叫做“恩饷”;两年之后,冯玉祥结束了私塾教育,入保定练军营拿枪操练,那年他只有十四岁。后来冯玉祥的父亲因伤丢了差事,断了经济来源。冯玉祥为了多挣一点银子,就四年如一日地在教场练喊队列口令,他想成为传令教习,结果却练出一副惊人的大嗓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冯玉祥离开淮军,到武卫新军中当了兵。在新军中,他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赢得了士兵们的普遍尊敬。他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走到了管带这个位子上。

  接下来,秦啸天和冯玉祥发生了怎样的关系呢?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28/128951/336046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