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八方风雨会中州——卢象升传奇 > 第8章 访古刹民生维艰 巡街闾商贸凋零

第8章 访古刹民生维艰 巡街闾商贸凋零


送走县里的乡亲后,卢象升与一众僚属匆匆用过午饭,便命书吏拟下公文,移会几位知府和兵备按察使,令他们立即赶来郧西会晤,共商防剿大计。

        在会晤之前,卢象升决定先到郧西县里了解清楚情况。他换上一件半旧的深蓝色圆领布袍,只带卢行忠和柳白曜二人,悄悄地出了县衙后门。

        三人左拐右绕,走过几条街道。沿途所见的好几处街坊,大大小小的民居多已烧焦坍圮,几乎找不到一间完整的屋宇。有的房子只有两堵破败的墙面,一根焦柱斜斜地耷在中间,屋里只剩下几件旧木家具和一些盆盆罐罐。间或有几个瘦弱小孩躲在墙角,睁着大眼睛呆呆望着外面的路人。有的房子则早已经逃空了人。一路走来,界面上只偶尔有几个成年人默默无声地走过,十分萧条冷落。

        卢象升不禁皱紧了眉头。

        “奇怪,刚才县衙里那些百姓都上哪儿去了?”

        卢行忠四处张望着,疑惑地问。

        “是啊。这些家里遭了寇祸的,怎么也不见官府救济呢?”柳白曜说道。

        三人又走到城防最薄弱的南门看了一眼。

        两个月前,流寇破了县城南门,攻入城中。两个月过去,除了城门破损的地方用几块旧木板临时修补过,城墙开的好几处豁口还没有完全堵上,城墙上的望楼、雉堞、碉楼,也被战火毁掉大半,都没有重新修筑。城门和破损的洞口处,只有十几名瘦弱兵丁往来巡哨,有的连兵器都没有一件,只拿着白木棍子充数。至于城防必备的檑木滚石、火药铅弹等等物资,更是不见踪影。

        卢象升看到如此惨淡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

        按照编制,郧阳巡抚的标兵限额仅有五百人,蒋允仪交割时,只剩下区区四百余众,去掉老弱病残,实际上能作战的兵力还不到三百。一个三品巡抚,手下能用的标兵只有两三百人,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无怪乎流寇进犯郧阳六县时,这些无兵无卒的县城几乎都是不堪一击,望风披靡。

        卢象升心里暗暗决定,回去后要立即上疏皇帝,批准他扩充巡抚标营,否则他根本无法完成剿贼的任务。

        卢象升心中正盘算着,见路边有个小男孩提着一只瓦罐独自经过,便上前拦住他,俯身问:

        “小娃娃,你提着罐子要上哪里去啊?”

        男孩抬起头,眨了眨一双大圆眼睛,奶声奶气地说:

        “给我奶奶拿东西吃。”

        “哦?上哪里去拿?”

        “广缘寺。”

        卢象升一愣,他摸了摸小孩的脑袋,说:

        “那你带叔叔去好不好?”

        “好呀!”

        卢象升笑着牵起孩子的小手,小男孩蹦蹦跳跳地在前面牵拽着他。

        几个人左拐穿过四五条巷子,远远便望见一曲灰墙隐在苍松古柏之间。离那寺院越近,扶老携幼前来领救济的百姓便越多。广缘寺的僧人在寺院里搭建了几处粥棚,向城中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施舍粮食。上百号饥民或提着罐子,或拿着碗,在粥棚前排着长队。

        小男孩和卢象升招呼了一声,便飞奔着往队伍最后跑去。后面还有其他百姓络绎不绝地赶来,紧走慢赶,生怕去的晚了,赶不上热的。

        粥棚里的两名僧人持着长勺,从一口大锅里舀出稀薄的汤水来,分给排在前头的百姓。领到汤水的百姓,转身捧起碗来便“咕噜咕噜”一口喝了个精光,有的自己抿了一小口,就一一喂给身边带着的三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有的则提着罐子便急急忙忙往回走。后面还在排队的,则一个个生长了脖子,踮起脚尖朝前面紧张地张望。

        卢象升拉住一个挈着罐子往这边走来的中年男人,问他:

        “这位老乡,恕我冒昧,这么多百姓是在干什么呢?”

        那中年男人用目光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你是哪里来的?到我们郧西做什么?”

        卢象升忙拱了拱手:

        “我们几个是常州来的客商,途径贵县,想在寺中借宿。遇此情形,随便问问。”

        中年男人把胡子一吹,说:

        “常州可是个好地方,不像我们这穷山沟沟,年成不好,又遭杆子。这不,家里米缸见了底,这才来讨口吃的。”

        “哦?百姓有难,怎么不见官府施救呢?”

        那男人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睃了他一眼:

        “笑话!年年遭灾,哪回见官府出过一粒粮食?”

        卢象升一愣,又瞧了眼他手里的罐子:

        “这点清汤寡水,能吃得饱吗?”

        那男人说:

        “有总比没有强。家里六口人,每天就靠着这点米汤捱日子,能有什么办法?”

        正说着,粥棚那边掀起一阵喧嚷之声。

        原来,寺里的米汤也已经施舍光了,管事的僧人使劲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往后不要再来了。没领到米汤的百姓们很是失望,却也毫无办法,只能悻悻地各自散去。

        “诶”,那个男人叹了口气,“这下可彻底没着落啦。罢了罢了,还是趁早回去收拾家当,出城逃荒去吧!”

        说罢,他摇了摇头,失落地离开了。

        粥棚前面,有几个小孩因为争抢锅底的一点残渣剩滓而互相推攘着,紧接着转化成激烈的打架斗殴。三四个年纪大的摁住一个瘦小的孩子挥拳相向。

        卢行忠见状赶紧上前,一边斥骂着一边分开他们。他轰走那几个大的孩子,回来对卢象升说:

        “相公,真没想到这里的民生竟然如此艰难!”

        卢象升道:

        “走,上城里几家粮店转转。”

        三个人转转悠悠来到城中一家“高记”粮店。这家粮店门面不大,只开了一道木门供人进出,一看不就像是正常营业的样子。店里头没亮灯,环境十分阴暗,走进去还能闻到一股南方居室内常有的淡淡的霉湿味。

        卢行忠咳了咳嗓子,喊了声:

        “有人吗?”

        左侧响起了一点窸窸窣窣的动静,三人勉强能看清是个人影坐在柜台后面。那人浑身上下都模糊在黑暗里,看不清面貌,只有两只眸子映出两点反光,竟有些瘆人。

        “你是这儿的掌柜的?”卢行忠问。

        那人木然地轻“嗯”了,便没有后话。

        这掌柜见有客人来,连个灯也不打,身上又丝毫没有生意人该有的热情主动,原本冰冷的空气更加凝固了。卢象升无奈一笑,上前半步,抬高了声音道:

        “掌柜的,还有粮没有?”

        那黑影的眸光稍微动了动,低哑着嗓音回应:

        “没了。”

        “没了?没粮还开什么门?”柳白曜忍不住插嘴。

        卢象升瞅了瞅那一动不动、仿佛死人般的黑影,眼珠一转,心生一计,弯下半个身子朝那人笑道:

        “掌柜的,收粮吗?”

        那掌柜一听有人上门卖粮食,总算是起了反应。他支起了身子,从抽屉里慢吞吞地摸索出火石,“嚓”点亮一盏铜油灯。

        一豆昏黄灯光下,三人总算看清那掌柜的面目:圆盘脸,深眼窝,布满皱纹的脸上长着几撮稀疏胡须,一对小眼睛里则满是疲惫,看上去精神状况不甚佳。

        “襄阳来的?”掌柜的抬了抬眼皮。自打三人进店这么久,他才第一次主动问话。

        “啊,是啊。”卢象升应道。

        掌柜的眼中露出怀疑:

        “襄阳的?没见过你啊。哪家粮号的?”

        “哦,襄阳新开的庆源号。”卢象升随口胡诌了一个商号。

        掌柜的起身搬出条椅子来请卢象升坐下,又坐回到柜台后边,两只小眼睛在三人身上来回转溜个不停。

        “什么价位啊?”掌柜的直直问道。

        卢象升翘起个二郎腿,摆出一副寻常富商的姿态,道:

        “眼下这个行情你也知道,左右就是那个价呗。这样吧,你先出个数,我掂量掂量。”

        “你那里多少货?少了不做的。”掌柜的淡淡道。

        “这个你放心,货管够”,卢象升道,“我下面有人到处去收粮。”

        掌柜的顿了顿,慢悠悠说道:

        “本来吧,一听是襄阳来的,我都不想跟你做生意。看你应该刚入这行不久,人也还不错,给你一个公道价。”

        说着,他拿起根竹笔在草纸上写下个数,递给卢象升。

        卢象升接过一瞧,眉毛挑了挑,顺手递旁边的卢行忠和柳白曜。

        “最近生意不好做吧?”卢象升宕开一句问道。

        掌柜的摇摇头,面露无奈兼痛苦之色:

        “不是我说,你们襄阳涨价涨得也忒狠了,要不起,真的要不起!”

        “没办法,今年粮食歉收,路上又不安定,成本肯定要涨。”卢象升道。

        掌柜的道:

        “是啊,你们襄阳是有钱,捱得过去。我们郧阳穷乡僻壤的,真的只有等死的份儿!刚才那个价,是这边能出的最高最高的了!”

        卢象升从柳白曜手里接过那张写着价格的纸条,捏在手里,装作若有所思道:

        “嗯……确实是低了一点,襄阳其他粮号肯定不止这个数。”

        “我就猜到你这么说。”

        掌柜的听他这么讲,以为这生意做不成了,难免有些失落,心里又有些不忿,索性继续顺着对方的话诉苦道:

        “上次你们襄阳那个鸿丰号的于老板,你认识吧?他出价多少你知道不?一石米,一两二钱,你说说,这不是抢劫是什么?!我问你,啊,我用这个价格买进,加上运费仓储人工,该多少钱卖出去?嗯?这个价格,我跟你说,放在整个郧阳府,消费得起的,一只手数得过来!我买这个粮食,要不亏本卖出去,要不烂在仓库里,是吧?我们郧阳情况就是这样,信不信啊,由你!”

        “那其他地方呢?荆州那边的收购价总要低一些吧?”卢象升问。

        “诶,不相上下”,掌柜的摇了摇脑袋,“这日子真不知什么时候到个头啊!”

        卢象升思索片刻,便拍拍衣服站起来,同掌柜的说:

        “行,那您这个价格,我再回去考虑考虑。您等我消息吧!”

        “诶,行。”

        掌柜的晃悠悠站起身子送客,三人已经快要踏出店铺,他这才想起什么,忙道:

        “要不喝口茶再走吧。”

        “啊,不必了。”

        卢象升揖手向掌柜的告别,便偕二随从转身离去。

        “襄阳那帮奸商!”回县衙的路上,卢行忠忿忿道。“趁着粮荒,把米价涨到这么高,难怪百姓们都吃不起粮!”

        “大人,今年粮食歉收是不假,可往年粮荒,米价也不至于高到了这种地步。卑职大胆猜测,是有人在幕后操控粮价,囤积居奇。”柳白曜说。

        卢象升点点头,道:

        “你说得不错。看来,我们必须择日回一趟襄阳,方能查清此事。”

        正说着,柳白曜突然忽然拉了拉卢象升的衣袖:

        “大人您看,那个人好像是巡抚标营的人。”

        三人一齐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一间被战火燹毁的墟宇中,一个士兵模样的人正半俯着身子,低着脑袋,拿马刀在瓦砾堆中来回拨弄,似乎在寻找什么。

        卢象升示意身后二人不要作声,放轻脚步悄悄地靠近那人。

        那个小卒却丝毫没有察觉身后的异动,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眼前的这片废墟中。因为长时间一无所获,这个小卒的动作逐渐变得不耐烦。他胡乱地用手翻弄一处废瓦和断木混杂的小堆,现了一支断了半截的蜡烛和一块神主。

        他把木神主往旁处一丢,将半支蜡烛用袖子抹净,纳入怀中。他继续飞快地翻找着,很快找到两颗散落的皱巴巴的祭果,不禁喜出望外。他拾起果子,放在胸前使劲擦了擦,正要一口啃咬下去,耳边却冷不丁传来声音:

        “祭品你也吃,不怕遭天谴吗!”

        那小卒还以为亡者显灵,差点儿灵魂出窍。他慌忙扔了祭果,转身一瞧,只觉有三位神祗如三座大山,巍然屹立,居高临下地瞧着自己。他霎时间遍体生津,浑身觳觫,哆嗦得连话也说不出。

        “说你呢,现在是操练时间,你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

        柳白曜威声叱问,并未察觉小卒的异样。

        小卒嘴巴翕张着,大脑一片空白。忽然间,他眼角瞟见三人落在地面上的影子,这才反应过来。

        他松了口气站起身,先抖了抖衣上的尘土,愣声问:

        “你们……是什么人?”

        “大胆!”卢行忠怒道,“这位是巡抚卢大人!”

        小卒慌忙整肃衣甲,向卢象升恭恭敬敬执一戎礼:

        “卑职麻冲,见过抚台大人!”

        “免了”,卢象升皱着眉头,“你是哪个营的?”

        麻冲局促道:

        “卑职是中军李都司标下的什长。”

        “为何擅离职守?”

        麻冲抬起眼皮偷偷瞄了长官一眼,面色不安。

        柳白曜见他遮遮掩掩,有所欺瞒,立时怒喝:

        “说!”

        柳白曜身材健硕魁梧,原本就给人一种压迫感,加上他说话的声音比放鞭炮还响,麻冲被他一吓,几乎肝胆俱裂,“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哀声告饶道:

        “大人恕罪,小人也是迫不得已啊!”

        说罢,他往地上“咚咚咚”一连磕了好几个响头,卢象升与二人互相对望一眼,心中狐疑。卢行忠上前将他扶起,拍拍他破旧的棉甲上的尘土:

        “行了行了,到底怎么回事,你慢慢说。”

        (本章完)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09/109503/4804372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