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民国二三事 > 第两一六章 鏖战淞沪——小战

第两一六章 鏖战淞沪——小战


闸北那边,随着中国军队援兵的增加,战事也开始慢慢向郊区延伸。2月9号,就在上海方面的日本陆海军指挥官还在相互扯皮的时候,中国军队突然出现在了日军薄弱的右翼,

        此时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员,比起刚开战那阵,人数已经多了不少。不算军舰上临时拉来凑数的水兵,到2月7日,在上海可用于进攻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员人数达到了4000余人。

        其中,沪西丰田纱厂那边,孤悬在法租界外,有陆战队队员60人。虹口担任警戒任务的陆战队员70人。杨树浦方面驻守370人,其中有300人用于保护正在临时建造的陆上飞机场。吴淞方面因为新到第7大队,兵员有580人。其余2660人都在闸北。

        看得出来,跟刚开战时平摊兵力,四面撒网不同,这回,日本陆战队已经尽可能的集中兵力到了闸北战场。

        问题就在于,兵力是集中了,但是空档也多了。陆战队的主力,2600名陆战队员集中在闸北,跟邓志才旅长的120旅打得昏天黑地,没占得一点上风。两翼自然就放空了。

        南面还好,有公共租界,中国军队没法迂回。可是北面就没什么掩护了。北面的吴淞倒是有日军,可是吴淞和闸北中间还有个几十里地的大空档呢。

        当初闸北巷战刚开始那阵,中国军队兵力不足,自然都集中在闸北,没实力打迂回。但是到了这会,19路军援兵大集,对日本人的侧翼就开始感兴趣了。

        闸北北面的郊区,沿着铁路往吴淞方向走,就是被下元少将惦记着的江湾镇。驻扎在这里的,是61师第一团粱世骥部。

        一二八打到现在,19路军三个师,已经有两个师亮相过了。61师是最后一个出场的。为什么来得晚,是因为61师本来驻扎在南京、镇江,离上海最远,因此赶到上海自然也晚了些。

        不过,大伙都知道,但凡是能被挑出来卫戍首都的,绝对都是第一流的部队。这61师就是19路军中最强的一个师。想当初19路军刚编遣的时候,78师连影子还没,60师则是从独立旅扩编而来,唯有61师是从步兵师改编而来,因此骨干较多,实力也更强一点。

        团长梁世骥是广东梅县人,和叶剑英是老乡,保定军校毕业,揣的是高学历,手上也不含糊。梁团长率部进驻江湾镇,摩拳擦掌想试试身手。按照指挥部的命令,梁团长率领所部进驻江湾镇,任务就是两个字,压迫。压迫当面之敌退入虹口“黑租界”。

        2月9号,就在日本陆军混成24旅团吵着嚷着要打江湾的时候,跟上司较劲的时候。梁团长却按照上峰的部署,向日本人的侧翼展开了行动。从江湾派出了第7连向东面虹口方向的日军阵地进行威力搜索。

        所谓的威力搜索,也就是武装侦察。上去小股部队探探敌情,掂量掂量敌人分量。碰到小股敌军就驱逐消灭,碰到大股敌军就撤回,纯粹是试探性质。

        7连就是奉命向江湾东面的屈家桥方向进行威力搜索。

        可没曾想,这一搜索,一不留神竟然是钢刀切豆腐一样,直接深入到屈家桥方向,接近了跑马场。当面之敌,竟然只是敌人的“便衣队”,也就是一帮日本侨民组成的杂牌临时工,根本没有发现正经的日本兵。

        原来,这虹口方面的日本士兵,总共也只有70人,剩下的多是些侨民组成的“便衣队”,根本顾不过来。

        轻松得手后,带队的连长骆名扬命令全连构筑工事,准备切实占领屈家桥。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

        屈家桥,说起来并不是61师的防区,而是被指挥部划入闸北方面60师的防区。

        梁团长的想法很简单,因为屈家桥地处交通要道,他希望占领这个点有利于缩小和右翼60师的距离,便于联络,因此要求第7连占领屈家桥,等待60师派队接防。

        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战场调整。不论是梁团长还是第一线的骆连长,都是这么看的。然而日本人不这么看。

        因为虹口日本“黑租界”太空虚了,大家都知道的,上海租界只有法租界和公共租界。日本其实在上海没有租界,原本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提出在上海建立租界的要求,已经被清政府应允。但是划定的杨树浦,已经是英美租界的边缘,日本人敢跟俄国人叫板。可真要在那时候,跟英国人叫板,妥妥的会给灭了。日本人当然不肯要杨树浦周边作为日租界。一来二去的,日本在上海谋夺租界就落空了,后来,日本人大量在虹口聚集,试图造成既定事实,但都没有成功。所以有权利在浦江之上行驶租界驻兵,并合法的,只有英美法三国,而虹口就成了日本“黑租界”。

        虹口只有70名陆战队员,却要看守那么长的边界,经不起中国军队任何大规模进攻。一旦被中国人冲进日侨密集的虹口“黑租界”,想想后果,植松少将后背都要发凉。

        植松少将并不知道,其实,中国人根本就没打算攻进日本人的“黑租界”。19路军的青年军官们倒是很想一鼓作气杀进去,但是一到高层,不论是南京方面还是上海前线,都指望日本人知难而退,根本就没打算冲进去端日本人的老窝,怕战事扩大更不好收场。

        于是,日军陆战队迅速抽调兵力向屈家桥增援,甚至把吴淞方面的那一百多军舰水兵组成的临时陆战队都抽调过来增援。而中国人却浑然不知,一个连队级别的行动居然捅了这么大的马蜂窝。

        日军的反应速度也非常迅速,7连的防御工事还没完成,日军的反击就开始了。这里面,固然是因为日军有装备优势,机动迅速。但这第一个回合还是能看出两军的差距。正如战后19路军战后总结说的那样:“我军工作力(构筑工事)太差,而敌之机动力异常灵敏之故”。

        中国军队缺乏工事依托,甚至没有地形掩护,而日军陆战队步兵的进攻却能获得虹口公园日军野炮的支援。日军步炮协同,而7连官兵还得不到友军的支援,因为屈家桥距离江湾镇有段距离,形成了一个狭长的突出部,“突出殊甚”,附近阵地的友军火力难以钳制日军。而日军火力不但凶猛,而且射击准确性,尤其是日军机枪的射击精确性很高。暴露在敌军火力网之下的第7连孤军奋战,顿时死伤惨重。

        眼看情况危急,梁团长赶紧命令第三营代理营长古煌带领第8连和机枪连赶去接应。进攻的日军其实本身也没有多少兵力,发现中国军队赶到两个排就迅速后撤。但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没有掌握好前进时机,在没有联络确实查明敌情的情况下组织追击,结果日军撤退是交替掩护,而追击部队以为已经被友邻部队占领的地点依然还在日军掌握中,行进中又遭到日军火力的杀伤。部队虽然将日军驱逐了一段距离,却无法巩固屈家桥阵地。

        下午6点,中国军队参战的三个连被迫放弃屈家桥,撤回江湾镇。清点人数,战死18人,伤53人,还有4人失踪。而日军方面的统计,2月9日,陆战队在上海的全部伤亡也只有战死7人,伤20人。

        这场前哨战,规模并不大,但是61师依然深为震动,因为这样一次小战斗就出现如此高的伤亡率是前所未有的。按照战后报告的说法,“此次损害,按连单位算,实为屡次战役所未有。”

        这样的武装搜索,在江湾北面也在不断进行,接连几天,双方通过这样的一连串搜索和反击,试探着对方,了解着对方。也通过这样的前哨战,双方逐步在上海北郊,形成了一条新的战线。

        在这一连串小规模接触外,双方却一直没有大的战斗,战局也慢慢的稳了下来。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9/9751/53731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