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右手异变在西汉 > 第八章 刘渊创业

第八章 刘渊创业


话说这蔡书斑回去后就立刻书信一封至族中,蔡家对此事倒是非常关注,因为一直以来只有商贾依附投靠世家大族,从未有过世家子弟主动与商贾寻求合作,这刘渊倒是开了先河了,虽然对此感到疑惑,但蔡家不愧为陈留第一商贾世家,那世代经商带来的敏感嗅觉让蔡家几乎在第一时间就闻到了这其中的商机,枪打出头鸟虽然让人畏惧,但商人从来都是利益至上的一群人,他们深深知道第一块蛋糕的味道是多么诱人,历史上吕不韦就给他们上了生动一课,于是当机立断立刻就叫蔡书斑把握机会,还派人将蔡家旗下所属的所有酒坊的具体信息给刘渊送过来。对此刘渊毫不感到意外,让刘渊惊喜的是这蔡家旗下的酒楼竟然分布如此之广,几乎概括整个河南,甚至往西北延伸直至长安,虽然到那里就是极限了,但对刘渊来说需要的仅仅是一只眼,一只能观察到京城动向的眼睛,刘渊虽然明白之后的一些历史走向,但具体的并不了解,加上他这只蝴蝶扇动的翅膀,未来肯定已经改变,所以刘渊必须要小心谨慎。于是没说的,直接向蔡家讨要了长安那两家酒坊,蔡家也爽快,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对蔡家来说那两酒坊比起刘渊这根撬杠实在是九牛一毛,对蔡家来说刘渊就是那根能将他们商贾撬出现今尴尬地位的希望,自然懂得选择。

        刘渊得了好处自然要办事才行,刘渊最明白他们这些商贾了,只有眼前的利益才最让他们放心,刘渊想要将蔡家绑到他的战车上,就必须要让蔡家认识到他刘渊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蔡家不断的在他身上投资。

        于是刘渊书信一封给刘荆,将他在雍丘的所作所为避重就轻讲述了一遍,又添油加醋地分析了刘跷的人品和处事,但并没有提及自己和蔡家合作的事,因为刘渊知道以刘荆的死板是绝计不会同意的,对此刘渊也是让蔡家暂时隐瞒此事,刘渊还不想在天下人面前捅破这层窗户纸,现在还不到时候。蔡家非常配合,只要刘渊和他们合作了,既定事实想要抹掉那是不可能的,蔡家也明白其中道理。刘渊只说了自己与蔡书斑相见如故,蔡书斑仰慕自己才学,将京城的两座酒坊送给了刘渊(西汉如果有人因仰慕士子才学而送产业,这是对士子学问的认可,对士子来说是大大长脸的是事)。希望让刘荆派人前去接收。

        没几日,果然刘荆受到刘渊的书信十分欢喜,二话没说就让最信任的郑明带着自己的书信前来雍丘见刘渊。刘渊将房契交给郑明,嘱咐他几句就放他离去。

        花月楼,刘渊厢房。

        刘渊拆开信笺,信中说道,“渊儿,吾收到你的书信甚感欣慰。对于你之叔父,为夫早就知其人不善,但礼数不可忘,你且暗自斟酌。至于酒坊之事就让郑明为你去一趟京城吧。另外仕林学会上你替吾向郡守见过。吾知你从小聪慧,此次出来通晓人情世故万万谨言慎行,若解决不了的事情就告知为父。”

        刘荆的来信让刘渊感到意外,似乎刘荆很放心他在外。隐隐有些无论刘渊闯了什么祸刘荆都有信心能够解决的意味,这就让刘渊费解了,自小开始刘渊就对这个父亲知之甚少,只知道刘荆为人死板,对儒家颇为推崇,尤其看中礼数。“看来,我们刘家也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啊!”刘渊开始重视刘家了,在史书上刘家被王家血腥屠杀却毫无防抗之力,对此刘渊本就纳闷,按理来说刘家即使再衰落,皇室再不得民心,也不至于到毫无防抗之力的地步。历史果然是胜利者书写的,王莽必然是掩盖了真相。

        “好一个王莽,居然也懂得玩汉高祖天降龙子那一套。”刘渊知道必定是王莽篡位后为打击刘氏残余力量,也为稳定王氏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给天下百姓唱的一出好戏。抬高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践踏他人,通过刘氏的不堪一击来塑造王氏的无往不胜,让天下百姓产生一种天亡刘氏的想法。刘渊有时真的觉得不止他一个穿越者,那王莽也是!

        撇开王莽不提,得到刘荆书信的刘渊在明白刘氏有着暗中力量,就少了不少顾忌了,至少与蔡家的合作可以加快步伐。想到这,刘渊叫来张凉,“张凉,你替我去一趟刘府,将这图笺交给蔡公子,就说其名为黄酒。”张凉领命前去,“诺”。

        “想来这"九酝春酒法"能给酒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吧!”刘渊自言自语。刘渊之所以想同蔡家合作酿酒业正是由于大学期间曾从酒吧配酒师傅那得到过一种酿制黄酒的方法,这种方法正是"九酝春酒法"。("九酝春酒法"出现于东汉末年,史料上记载是曹操献给汉献帝的家乡已故县令的家酿法。这是酿酒史上,甚至可以说是发酵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补料发酵法,现代称为"喂饭法"。后来补料发酵法成为我国黄酒酿造的最主要的加料方法。)九酝春酒法"就是在一个发酵周期中,原料不是一次性都加入进去,而是分为九次投入。该法先浸曲,第一次加一石米,以后每隔三天加入一石米,其加九次。这样做出的黄酒不仅酒味更浓,而且还会带又一种淡淡的清香,像这样的超前技艺绝对能碾压这西汉的制酒工艺。

        果不其然,蔡书斑收到刘渊的图笺后,让其大吃一惊。虽然蔡书斑对族中酒业涉及不深,但作为一个商贾世家的子嗣,多多少少也通晓点酿酒之法,这刘渊给的“九酝春酒法”与当今使用的“曲工法”截然不同,所谓“曲工法”就是将酒曲捣碎后和原料一起浸泡过滤曲汁后在进行陈酿,这样能够保证酒曲与原料的发酵效率,酿出的酒是否香淳,完全取决于酒曲与原料之间的配比是否适当(西汉时并未对酒酿原料的配比进行详细的制定,所以完全依靠技术性判断,直到王莽新汉后为恢复西汉时期酒的专卖,才专门制定了详细配比,即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而刘渊的“九酝春酒法”却是在一个发酵周期中,原料不是一次性都加入进去,而是分为九次投入。该法先浸曲,第一次加一石米,以后每隔三天加入一石米,其加九次,是为九酝,最后进行陈酿。这样一来酒曲与原料的配比更易掌握又因分为九次加入,使原料的发酵更加充分,进一步提升了之后陈酿的质量,依次法酿出的酒必定酒味浓厚,香醇不已。

        这样一来蔡书斑对刘渊愈加看不透了,按理来说有如此酿酒之法只需献给朝廷,必能得来一官半职的,为何刘渊反而要与他们商贾合作?想不通就不想,蔡书斑眼下更重要的是将“九酝春酒法”送**中。

        其实蔡书斑不知道,刘渊起初也想过通过进献“九酝春酒法”来获得官职,只是当今朝堂被王莽把持,若是将“九酝春酒法”进献,难说会不会引起王莽的注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今的刘渊可是赌不起的。再说了,通过进献来获得管职终究是小道,所得官职也必定不是什么好官,这么一经思量,刘渊当然不会去进献“九酝春酒法”了。

        十日后,蔡家派人来与刘渊进行交涉,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决定以五四分成,刘渊占五成,对此刘渊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刘渊只是提供了酿酒法而已,而其他什么技术攻克,人员安排,经营售卖什么的刘渊完全不用管,说来还是刘渊占了便宜,但刘渊身份摆在那又要提蔡家打掩护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不过对刘渊来说最大的收获不亚于蔡家上了他的船,以后再想下来就不太可能了,换句话说刘渊已经不是孤军奋战,有盟友和没盟友那是绝对不同的。

        此事了了,转眼刘渊来雍丘城也呆了一月有余,时间也到了三月,离惊蛰也就四五日,仕林学会就在惊蛰举行,刘渊等人也到了该上路的时候。期间郑明也从京城办完事回来复命了,不过刘渊没让他回去济阳县,郑明跟在刘荆身边时日不短,见识还是有的,刘渊觉得仕林学会时可能会需要用上他,虽然蔡书斑见识肯定更广,但有些事是不足与外人道的。郑明自然不会有意见,对于仕林学会郑明心中也是向往已久,有此机会自然不肯轻易放过,于是修书一分托人带回刘荆,就留在刘渊身边了。

        城门,刘渊蔡书斑等一行人拜别了刘跷,就着蔡家的商队往陈留方向去了,马车上刘渊不禁想,“吾如今也算创业了吧,没想到前世未做到的事,今世却达成所愿,难道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对此,刘渊也有些狐疑,连穿越都能发生,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拉开车布,看着那广阔天空,刘渊不禁神游天外,“穿越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有一日吾能知晓吗?”

        几乎同时,刘渊不知道的是,在那遥远的西北方向,长安城丞相府,简陋又不失儒雅的书房中也有一身穿青衫,高戴织金头冠的儒士正立在窗前看着那蓝蓝天空,眼神深邃,口中喃喃“快了,快了,吾一定能走到哪一步……”突然儒士从身上拿出一方形扁平的黑色金属物体,不知按了哪里突然就发出亮光,只见金属上有着一本书,书名用汉隶写着《王莽新政》,儒士轻点那本书,那本书就翻了开来,是一排书目,第一章却是西汉末年,再看末章——

        “王莽登基”!

        这儒士是谁刘渊不一定清楚,但若是刘渊在此,一定能认出儒士手中的“宝物”。那“宝物”居然是刘渊的……

        手机!!!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37/37414/20240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