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第三罗马 > 4 改革 1

4 改革 1


新帝在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之后并未离开波兰,亚利在5月20日去了克拉科夫,之后又返回了华沙,正式地考虑把包括克拉科夫和西加利西亚的区域变成一个共主的波兰王国,这个新王国将在宪法,外交,军事,关税和金融以外的领域享有独立权。

        而作为代价,这个新的波兰王国需要把苏瓦乌基,布列斯特一线的土地转交给帝俄,波兰同时要放弃包括所有“失落的土地”和利沃夫在内的东加利西亚广大地域的要求权,也就是说,波兰人将回到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疆域之内。

        亚利还附加了一项内容,根据新设立的帝俄土地法,只有拥有帝俄国籍的自然人法人才能够占有土地——在失落的土地生活的波兰人要么需要放弃财产要么需要放弃波兰国籍的宣称,这些人需要做出一定的牺牲和选择。同时,在新成立的王国内,波兰居民也可以选择成为拥有帝俄国籍或者是波兰国籍。

        既然波兰人需要独立柿油,亚利会给予,而且代价自然不菲。

        不过,亚利的这份分立协议暂时还没有任何合法性;在可以预见的帝俄和波兰境内,这样的一份单方面协议都会遭致两边的非难。

        ——————————————————————————

        就当帝俄民众以为亚利是一个开明柿油派的君主的时候,亚利却出人意料地公布了他继位之后公布的第一份宪法型法案——《不可动摇的君主宣言》,宣称帝俄的皇冠,只需要对上天之主负责,享有不受任何限制地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公权力;然后就当保守派认为获得稳定秩序的时候,在这份法案生效的当天,他又发布了《人X权法案》,规定君权神授的君主,必须保障天赋人X权,保证因各种X权产生的柿油,并授予帝俄的审判系统,需要以按照人X权精神,解释法案。

        这样的进步退步的两种形式的思潮令帝俄各个阶层都充满了困惑,他们没法确定这样的朝三暮四的皇帝是否能领导帝俄走向繁荣昌盛——后者正好是前者的制约,但前面的法案也可以以保障人X的大义进行暴政;这样的改革方案既不能让保守派满意也不能让柿油派满意,所有的权力都归了皇帝,帝俄的行政机关也非常困惑,不知所谓。

        不过接下来,亚利宣布在帝俄废除《隔离法案》的适用,公布了《公民权利义务宣言》把犹太人的在欧洲的尴尬地位彻底埋葬了——同时埋葬的,还有部分保守贵族对皇帝残留的祈愿——这份《权利义务宣言》作为对《人X权宣言》进一步的补充,为税收,征兵和公民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随即,《自由组派法案》和《杜马法案》的推出,正式将改革推入新的阶段,帝俄终于给22岁以上的所以帝俄公民以完整的公民权;一时间,各种学术圈出现的帝俄政治派别终于能够以政X党形式出现,并参与当地的士绅议会选举,这些人盼望着等待两年后第一届国家杜马的产生。

        亚利总是担心这样的改革方案会不会太激进,他现在仍然保留着所有审判机关的人事控制权和最终的司法裁决权;跟遥远的东方帝国不一样,欧洲的政治改革总是通过X命或者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了某种上下阶层的妥协,而帝俄暂时并不需要这样的妥协;他总担心这样激进的改革会不会导致轰轰烈烈的帝俄泯煮X命,让很多不妥协者成为其他国家的助力——好的因素是,在帝俄皇帝的财产和权力非常集中;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系统;以及最重要的,坚定拥护皇帝的军队——可以地确保这样的内部改革;而亚利的担忧则是,像帝俄这样的多文化国家,过于激进的改革会让中亚,鞑靼斯坦和高加索出现不稳定。不过鉴于这几个地区在帝俄的重要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帝俄国内的改革必然不能绕过这些地区而让这些地区变成国中之国——能让帝俄的法律在当地得到施行是皇帝权威的一部分;哪怕进行镇压剥夺这些地区居民的好感也在所不惜。

        这些帝俄的政治改革法案被进行了汇编,然后以帝俄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在1881年9月份,帝俄进行了第一次全民自决投票,通过了这部帝俄历史上第一部的宪法。

        渐渐地,很多柿油派官员开始理解亚利作为新皇帝发布《不可动摇的君主宣言》的意义所在了——所谓的君权跟《帝俄土地法》的所有权一样,是一种名义上的主权宣示,亚利所为君主特别保留的权利中有很多都是被授予了相关机构,而非皇帝自己去行使类似权力。

        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从巴黎到伦敦,亚利的改革宣言缓解了帝俄与不列颠在外交上的严重对立;开始慢慢地走向缓和。

        对于泯煮制度,亚利选择相信的;即便选民被蒙蔽投票,他们也拥有这样被蒙蔽履行的权利;行使政治权利并非需要所谓的完人来选举另一群完人,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立场,而保护拥有立场的柿油就是为了维护代表他们主权的国家;只是,维护他们的私权和公共利益的时候,需要划定限度,限度需要通过立法和司法的手段进行协调。

        也正因为是这样,跟蒙昧和启蒙时代初期相比,在工业时代的收入税收征收比更大;这些西方列强的选民们反而达到了短暂地安定;他们宁愿抛弃相对优渥的生活而支持各项政策——正如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柿油故,两者皆可抛”。亚利需要更多的税收以便促进更多的工农业投资——仅凭借他自己的财产和皇帝的特别基金并不足以为帝俄蓬勃发展的工农业提供改进的资金,尽管现在的帝俄每年都实现了千万卢布为单位的绿字。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3/13771/73783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