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八方风雨会中州——卢象升传奇 > 第5章 皇命催逼缇骑南下 残邑危颓军情孔棘

第5章 皇命催逼缇骑南下 残邑危颓军情孔棘


巡抚衙门暂设在城南的篁园,园中秀竹广植,又有几株青松翠柏,一曲清池涟波,的确为一处幽静雅致的居所。

        众人安顿住下后,因为旧抚蒋允仪仍在郧西县料理兵事,尚未交割事权,卢象升在正式就职之前,决定先单骑驰往承天府,拜诣显陵。一则为了向崇祯皇帝表明忠心,二则是祈求大明列位先帝在天庇佑,使他此番南行,诸事顺遂,马到功成。

        返回襄阳后,卢象升甫一下马,便见家人顾显匆忙跑来禀报:

        “相公,今早有一队锦衣卫来到行辕。”

        卢象升一惊:

        “锦衣卫?可是朝廷派来逮捕蒋大人的?”

        “是的。总旗大人已在正堂等候。”

        卢象升忙赶到正堂。堂中两侧有数名威武校尉捉刀而立,中间一人,头戴乌纱,身穿大红织金锦袍,腰系一柄绣春刀,体格魁梧,双目有神。他见到来人,一步上前,行了个抱拳戎礼,洪声道:

        “锦衣卫北镇抚司总旗卓正,见过抚台大人!”

        “卓总旗不必多礼”,卢象升双手一扶,正色道,“总旗大人可是奉旨前来拿问蒋公?”

        “不错。蒋允仪玩寇祸,致陷郧阳六城,圣上已有明旨,我等奉命拿查。还请卢大人唤他来此,我等也好即刻开读圣旨。”

        卢象升道:

        “现在恐怕不行。日前本院已派塘马往报郧西,知会蒋抚回襄阳。只是郧襄相距四百里,旦夕不能驰至,所以还请大人宽假些时日。”

        卓正皱起浓眉,瞥了眼卢象升,冷声回道:

        “圣上钦令:‘新任巡抚一到襄阳,旧抚蒋允仪即刻押解回京,不得有误!’”

        卢象升心里一惊,对于崇祯的这道谕令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对于地方督抚而言,离开驻地,四处移跸是常有之事。因此新旧官员交替,往往不能立时交割面代。看起来,上面这位年轻的皇帝只急于惩治办事不力的大臣,却忽略了实际情况。

        卢象升认为皇帝的旨意根本无法执行,但君命既出,不能更改,这可实在令人犯难。他思索过后,想出个不得已的办法来:

        “总旗大人,君命急于星火,本院不敢稍慢。于今之计,惟有本院与大人同赴郧西,待我二人当面交割完毕,大人再押解蒋抚回京复命不迟。”

        卓正略一沉思,点了点头,道:

        “如此也好。就请卢抚台即刻打点行装,半个时辰后启程!”

        候代巡抚蒋允仪驻扎的郧西县,是郧阳府六县中最靠近前线的城邑。郧西县地处偏僻深山之中,城池依山势而建,城墙高不满丈,广不余里。城中民居寥落,人烟甚稀,名为县城,实际上还比不上其他州县的一个村镇。流寇攻陷郧西时,郧西知县被俘杀害。蒋允仪移驻郧西后,便将县衙临时辟作巡抚行辕,在此坐镇指挥。

        卢象升和卓正等人来到郧西,只觉城中景象十分凄凉:房舍大半已化作焦土,居民逃散十之六七,留下的百姓也活得异常艰难困苦。街边上已经有不少衣衫褴褛、成群结队的乞丐在讨饭,其中很多还是半大孩子。至于街角那些来不及清理的饿殍,更是随处可见。

        大街边上的百姓们见锦衣卫牵着一架囚车,朝巡抚行辕而来,便纷纷围上前来。卓正只能命手下校尉、力士整肃现场,勉强维持住秩序,一面和卢象升进入官衙正堂。

        旧抚蒋允仪已命人洒扫堂舍,迎接新任巡抚和锦衣旗校。卢蒋二人交割关防印信、交代职事完毕后,蒋允仪又在堂中恭设香案,北面遥拜之后,由卓正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差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蒋允仪,身领节钺,守土有责,本应实心任事,捍卫地方,以舒圣明南顾。不期尔受事经年,尸位素餐,藐玩敌寇,致六邑失陷,逆氛大炽,流毒三省。尔实实辜负朕恩。兹命锦衣卫北镇抚司将尔革职拿办,提解到京,明正典刑,不得有误。钦此!”

        宣读圣旨时,卓正特地让卢象升在一旁恭听。卢象升心里明白,皇帝摆明了是要杀鸡儆猴,震慑警示自己这个继任巡抚。自己如果不能在郧阳有所作为,下场恐怕会和蒋允仪一样,甚至更加悲惨。崇祯皇帝心里认为,只有通过这种严厉的制裁手段,才能表现他洞察幽微,才能展现他君主的威严,也才能促使大臣们听命于他,为他卖命。面对这样一个对自己既拉拢又敲打的崇祯皇帝,卢象升心里感到不太轻松。

        蒋允仪长跪在水青石地板上,因为悲愤而哽咽良久。

        卓正轻轻咳嗽一声,他才反应过来,伏贴地,噎声道:

        “臣蒋允仪领旨谢恩!”

        卓正将写有圣旨的黄绫交给蒋允仪,命令左右:

        “上枷!”

        左右力士一步上前,利落地摘去蒋允仪的乌纱帽,褪去三品绯红孔雀补服,给他套上枷锁。锦衣卫正要将他押上囚车,一位身着青袍的年轻官员突然大声道:

        “且慢!”

        卓正转身瞧向那官员,见他剑眉朗目,仪容俊伟,面上稚气虽未褪尽,却毫无惧色,又疑又喜,便大声喝问:

        “何人喧哗?”

        那官员拱手道:

        “郧阳府推官江少连,为蒋大人鸣冤。”

        在场官员无不为这个年轻人捏了一把冷汗。毕竟,当着锦衣卫的面,替一名下诏狱的囚犯喊冤,是要背负极大政治风险的。

        “有何冤情?”

        “大人明鉴”,江少连上前一步道,“强寇来犯之时,蒋大人以五百孤军困守郧西,可谓黾勉苦辛,恪尽职守。战败失城,全因敌我兵力悬殊,并非蒋大人之过!有司不分是非,不辨曲直,只一味求全责备,岂不令天下人齿冷?!”

        卢象升在一旁静静观察他的表现,见他行事虽然失之冲动,但不畏强权,仗义执言,应该是个可造之材,心里倒生出一股欣赏之情来。

        卓正心中虽喜,但碍于君命在身,便鼻头一嗤,冷冷道:

        “是非曲直,有司自有明断,岂容你一个推官妄加评议?退下!”

        巡抚行辕的大门外,当地百姓听说蒋允仪被捕的消息,早将行辕围了个水泄不通。锦衣卫力士将身戴枷锁的蒋允仪推出大门,百姓们便纷纷涌上前来,他们群情鼎沸,手里头拿着锄头镰刀,一面堵住道路,一面声嘶力竭地哭喊,使锦衣卫困陷其中,动弹不得。

        “蒋大人不能走!”人群中走出来一生得粗壮的年青汉子,“蒋大人是个好官,你们凭什么带走他!”

        “大胆刁民!”卓正怒喝一声,“锦衣卫奉旨办事,谁敢撒野!”

        “什么狗屁圣旨,谁屌你!”那大汉挺胸上前,将手里的长斧柄头往地上重重一敲,朝周围百姓大声疾呼,“乡亲们,今天谁要敢带走蒋大人,咱就砸烂他的狗头!”

        周围百十来号群众纷纷拥声鼓噪,冲突一触即。

        卢行忠在后面看见这群激动的百姓,心里犯了嘀咕。他低声问起卢象升:

        “大人,看起来蒋允仪挺得民心的,难道朝廷真的抓错了人?”

        卢象升轻嘘了一声,示意他隔墙有耳。

        卢象升虽然不在京师多年,但对于一些基本的政治规律还是摸得清的。国家坏事的时候,往往需要有个人出来,替真正的决策者担过。对朝廷来说,蒋允仪有没有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天下人相信蒋允仪是罪魁祸,实现他们撇清责任,转移矛盾,稳定民心的目标。这套把戏可以说是百玩不厌,屡试不爽。不过,照眼下的形势看,这种套路在郧阳似乎失灵了。

        蒋允仪见此情景,心中百感交集,却又无可奈何。他朝百姓们大声呼喊,使他们暂时安静下来:

        “乡亲们——,你们对我的恩情,我蒋允仪铭记在心。但是国有国法,蒋某失陷国土,确有失职之罪。这几位军爷将我革职拿问,是依法办差,于情于理,都是应该的。请你们不要为难他们!”

        卓正在一边不耐烦地催促道:

        “行啦,该上路啦!”

        蒋允仪刚被押上囚车,突然听闻城门那头传来低沉的号角声。

        “不好,城门有警!准备战斗!”

        卢象升立即反应过来。他与众将立即跨鞍上马,便有一小校飞驰来报:

        “启禀抚台,西门寇警!”

        百姓们一听流寇来了,顿时慌作一团,互相之间窃窃私语,有的赶紧扶老携幼跑回家中躲藏,有的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多少人马?”卢象升问。

        “约有三四百人,都是快骑。”

        “传令,紧守城门!”

        “是!”

        “江推官!”

        “下官在!”江少连上前一步。

        “本院命你暂署郧西知县事。你带领三班衙役,将阖城百姓集中在县衙之内,紧闭大门,无论如何都不得外出。着即照办!”

        “遵命!”

        江少连得令下去。卢象升转眼望向卓正,问道:

        “总旗大人,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卓正毫不犹豫地抱拳一揖:

        “虽死不辞!”

        显陵:嘉靖帝生父朱祐杬之陵寝

        (本章完)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09/109503/4804372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