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桃源山庄 > 第三百三十六章 无价之宝

第三百三十六章 无价之宝


第三百三十六章无价之宝

        ……

        一路开车回到潘家园的桃源居,带着王森快步来到后院进屋后,王铮迫不及待的把买来的李可染《山水立轴》拿出,期待道:“王森,现在回到咱们自己的地盘上,这幅画有什么秘密,可以了吧?”

        “老板,我也不确定能不能让咱们撞上大漏,不过这幅画肯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玄机!”组织了一下语言后,王森认真道。

        了然的点了点头后,“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化人虽然神奇,但到底都是由系统造就的有血有肉的真人,没有玄幻里的那些法术神通之类的东西,更不可能有什么透视眼。

        王森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把卷轴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笑道:“分量不对!”

        “分量?”

        王铮拿过来,放在自己手里掂了掂。除了感觉有点压手之外,根本察觉不到什么。

        王森见状一笑,“老板,这也算是我先天带来的一点天赋,或者经验。”

        “天赋?经验?”

        “是的!任何一件古玩,我可以根据它的大和材质,预估出大概的重量。一旦少于或者超出这个重量,那怕是几克的差距,我也能感觉的到。”

        “原来如此!”王铮点了点头。

        王森的法并不是很难理解。就像庖丁解牛,干一件事时间长了,熟能生巧,自然能够掌握一些在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能力。就像老木匠,一眼就能够看透木料的长度、重量和材质。地里的老农,抓一把土,就能够断定土地的肥力、水分,适合种什么样的庄家。常年在海上的老海狗,只凭借风向和洋流,就能够断定第二天,甚至未来一周内海上的天气。

        这些是经验堆积出来的能力,王森如今也是如此。不过他更像是系统赋予的行业天赋。毕竟王铮把它从系统里置换出来,也不过半年不到的时间而已。

        王铮看着手中卷轴,再次掂量了一下,仍然没什么所得后,他干脆放弃了。他可没有王森的天赋,更没有一辈子从事古玩鉴定后累积出来的经验。别是几克,就是几十克,他也不一定察觉出异样。

        “那这幅画的重量变大了?”王铮道。

        “是的,最起码比正常重量大了近三分之二!”

        “三分之二?”王铮语气中透着失望。这幅画本来就不重,三分之二能藏什么东西!

        “呵呵,老板,三分之二已经不少了。须知,一幅画的重量有一半在天地杆上,剩下的一半中二分之一要被托背占去,真正属于画心的重量在一幅画中也不过四分之一而已!”

        “这么这幅画中隐藏着一件了不得的东西了?”王铮惊喜道。

        “还要拆开才知道!”

        “那还等什么,快拆开吧!”王铮搓了搓手。还有什么比捡到大漏更令人期待的!

        是人都想赚便宜,而捡到大漏,掏到大宝贝,就是赚了天大的便宜,这种不劳而获的利益最能够挑动人兴奋的神经。

        点了点头后,王森拿着卷轴走进了堂屋旁边的书房,那里临窗的位置,放着一张足有三米长,八十厘米宽的红木长桌。厚实的桌面上放着个各种规格的放大镜,以及王森自制的一些鉴定用的器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看着王森把李可染的《山水立轴》在桌面上铺开,简单打量一番后,开始用喷壶把整幅画喷洒了一遍。

        书画无论装裱,还是拆开,都讲究的很。很多装裱大师都有自己的绝活。而王森当然也有自己出众的手艺。

        让清水把整幅画浸润后,王森从饮水机上接了一杯热水,再用凉水掺了一下,把温度控制在三十六度左右后,用一个刷子蘸着,在书画镶边、覆背的边缘处细细刷了起来。

        王铮就在旁边默默站着看他,一点点把天地杆,腹背的宣纸,镶嵌的绫绢一点点的拆开。

        “果然有东西!”

        看着王森揭开花心后,下面露出来的一抹‘佛经纸’般的古旧黄色,王铮心中一下激动起来。

        “老板,麻烦您去前面店铺,拿一块两平方以上的木板。我们揭下来的这幅画需要妥善的保存才行!”

        “好,我立即去拿,你等一下!”

        虽然他很想看那抹古旧黄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李可染价值一千多万的《山水立轴》也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

        带着王乾,两人很快从前面店铺里拿了一块符合王森要求的木板。

        眼前着王森把木板清理干净,然后又喷了一些清水,把表面充分浸润后,才把揭下来的《山水立轴》画心贴了上去。为了避免画心干湿不均,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坏,此时应该再重新把这幅画装裱起来。不过相比装裱画作,此时的王森也跟王铮一样,最想知道这幅画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所以,先用一层保鲜膜,把揭下来的画心覆盖起来后,暂时放到了一边。

        拆除了原本用来掩饰的山水立轴画心和托背,一张长90厘米,宽50厘米左右,表面少量分布着一些灰色的霉点,但大体呈古旧黄色,平坦的仿佛纸张一样的东西出现在王铮几人面前。

        “这是单丝绢!!”

        看着刚才还冷静的王森此时,一幅目瞪口呆,难以置信的表情,王铮虽然不明白单丝绢代表着什么,但心中也隐隐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什么是单丝绢?”一边的王乾问出了王铮心底的疑惑。

        “老板,绢是丝绸的一种,而丝绸可以细分为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绨、葛、呢、绒、绸14大类。其中绢的一些品种用于古代抄写诗赋、绘画、记载献、书写经等。中国最早的绢画目前是周穆王时的《八骏图》,这是见于记载的第一幅绢画。”

        “?绢有单双、生熟、圆扁、粗细之分。单经单纬的叫“单丝绢”,双经单纬的叫“双丝绢”;生绢是未漂煮过的绢,吸水性强,熟绢是经过练漂处理,拒水性佳。”

        “另外,书画所用的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讲,唐代以前的作画多用绢本,甚至连壁画也常以绢地,自唐代以后多用纸本。在晋唐以前的书画藏品中都是单丝绢,迄今为止还从未见过有双丝绢的案例存在。五代到南宋的绢本,较前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变化,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结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每两根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的空隙,纬线是单丝,纬经交织时,每组经线中的一根沉在下面,另一根浮在上面。双丝绢的使用大多见于明代,到了清代则经纬都为单丝,前几朝的双丝几乎不复存在。”

        “按照常规,绢色的变化应该是越黑年代离得就越远。但不尽然,由于绢料的质量有高低之分,保存的状况有好坏之分。有的绢本历久而如新,有的绢本阅浅而如旧……。”

        “停停……!”看着王森神情激动,言语滔滔不绝的样子,王铮颇为头疼的打断了他的话,“普及知识的事,我回去找本书自己看。现在,咱们是不是先看一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再?”

        “好吧!”王森颇有些意犹未尽的点了点头后,才把目光集中到眼前的绢布上。

        “这是生绢?”

        “生绢?”看着刚刚平复的王森又有激动起来的架势,王铮连忙问道。

        “初唐以前的书画都用生绢!”

        王森的一句话,让王铮怔住了。但很快他有反应过来,语气激动道:“你的意思,这是一幅初唐之前的书画?”

        “初唐之前,这可是初唐!”王铮内心的思绪像烧开的沸水般翻腾起来。

        也难怪他如此,别是初唐,就算是中唐、后唐,或者排在更后面五代时期的书画,他手里都没有一幅!

        “快看看,这幅书画到底是什么?”在王森点头后,王铮连忙道。

        其实,王森此时的心情比王铮更急迫,毕竟对于古玩收藏和鉴定,他才是真正的喜欢。

        不过专业限制,越是这种时候,王森心里越是冷静。连连呼吸了几口气后,王森才伸出双手,先用镊子捻起生绢的一角后,才一点点的揭开。

        “果然不是一层!”

        看着揭开后,下面仍然是古旧黄色的单丝绢,王铮心中了然。绢的重量很轻,也很薄。如果仅仅是一层绢的话,肯定不会让王森感觉到重量上有那么明显的变化。

        “这几个是什么字?”

        指着刚揭开的生绢边缘露出来的五个笔走龙蛇,笔画复杂,形式奇古的黑色字体,王铮问道。

        “这是篆!”

        “篆?秦汉时代的篆,那这幅画是……!”

        “不,它不到秦汉,而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家手笔!”王森兴奋道。

        “南北朝?南北朝也够长了!”打消心里的遗憾后,“这五个字是这幅画的名字?”

        王铮可不认识篆。

        “嗯!”王森用力点了点头,进而解释道,“《殊降灵图》,南朝名家陆探微的《殊降灵图》!”

        “陆探微?那个与张僧繇、顾恺之并称为‘南朝三大家’,加上唐代的吴道子,被后世画坛尊称为‘画家四组’的陆探微?”

        “就是他!”王森神情激动的再次点了点头。

        “我的老天!”

        惊叹半响后,王铮‘啪’的一下,以手击掌,言语中满是兴奋,“玛德,这下可捡了超级大漏,发大财了!”

        这可是陆探微啊,一千五百年前画坛祖宗级的超级牛人。而且,到如今他没有一幅作品流传后世,那怕是摹本也没有。

        这意味着什么?王铮心里太清楚了。

        无可估量的金钱,无法想象的荣誉,以及难以置信的超级吸引力!

        “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王铮双眼放光的看着,在王森手里逐渐揭开的画卷。他相信,只要这幅画出世,那么它将无可争议的取代那幅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的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代摹本,成为排名第一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老板,这幅画太长,这张桌子放不下了!”

        “乾子,你去外面再搬一张桌子进来!”王铮毫不犹豫道。

        等王乾出去后,王铮和王森两人,把这张长桌搬到了堂屋的正廷,这里足够宽敞。

        忙碌一番后,在拼接起来差不多六米的桌子上,这幅经过王森测量后,长587厘米,宽49厘米的鸿篇巨制,才全部呈现在王铮几人眼里。·k·s·b·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90/90572/4762212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