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唐皇子 > 第十三章 拳拳之心几人懂 三

第十三章 拳拳之心几人懂 三


“三哥,今日的精神是好了许多。”李泰看着李恪来到了学宫之中,淡淡地道,对于李恪在父皇的推荐之下,去禁军学武的事情,自己已经是知道了,自己心中起了心思,也想去要去的,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身体较胖,若是真的到了校场之中,怕是坚持不下来,反而是让群臣小看了自己。

        语气是酸溜溜的,李恪有一些好笑,笑道:“你看着是精神,只是我的骨头昨夜是疼了一夜,要不你今日陪我一起去,你看如何。”

        听着李恪的语气直爽,首先是承认即使他也有些坚持不下来,李泰感觉到了自己的心里是好受了许多,也笑着道:“三哥自己受了苦,还要拉我去,可真是让我失望,只是你若是坚持不下来,就不要练了。陪我们一起读书也就是了,”

        放弃!你说的倒是轻松,放弃就意味着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毅力和决心,不要说没有自己自保而后上进的本事,恐怕是那些大臣就更瞧不起自己了,一个前朝皇帝的外孙,毫无外戚作为支持,居然是一个临阵脱逃之人。

        看着李泰,道:“四弟不必为我担心,若是连这点苦都受不了,想当年。父皇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领兵打仗,风餐露宿之中,为大唐奔波,我这点苦算什么呢。”

        李泰脸色变了一下。看着李恪,李恪的话语之中,带着对于自己的自信,是他不想看到的。

        “三弟,我以为你今天是不能来了呢,昨天是很累吧。”李承乾走了进来,一进门,就拍着李恪一下,李恪不由得咧了一下嘴,李承乾这一掌打的自己感觉有些疼痛,尤其是昨天被石锁压着的肩膀,还隐隐作痛。

        “谢太子殿下担心,虽然是苦了一些,但是三郎能够承受的下来。”李恪对着李承乾有着几分好感,这个储君对于自己很随和,虽然知道自己在禁军之中习武,真的是有几份恢弘的气度,并没有表现出那个妒忌的神色。

        “我就知道你能坚持下来,咱们兄弟几个,我是很懒散的,就你是喜欢舞枪弄棒,练好了,未来的大唐,还要靠你去支撑呢!”

        李恪点点头,他心中是越来越奇怪,李承乾究竟是如何做的,让李世民对于他是失去了信心,自己坐了下来,拿起了《道德经》,仔细地看着,李氏王朝自称是老子的后人,这本道教的经典,是必须要学习的。

        虞世南来的时候,三位皇子都在拿了观看着,虞世南也不焦急,自己拿起了书本也默默地看着,前世对于这些国学经典,李恪虽然是不是很在意,但是在大学之中的学习,让他听了很多,教授的讲解。但是不知道在大师的面前,自己会有什么露出马脚的地方呢?

        “三位殿下有什么收获和疑问,都可以提出来。老夫和你们一起探讨一下。”虞世南放下了书本看着三人道,这三个表现得都很不错,让他是颇为满意。

        “治人事天莫如啬,天下之万物,若不是亲身去做,又怎么能够知道其精髓所在,请老师解答。”李泰首先开口问道。

        李恪也看着虞世南,在老子之中的书中,有很多话语,看似和生活常识想违背,但是能够成为千年经典,必然是有他的独到之处。

        虞世南点头,道:“治人可谓之是对待百姓,事天可以说是安排政事,若是消耗了自己过多的精神和精力,**太多,会让百姓不堪其扰,会让天地之间的万物受到破坏,这样自己在臣民之中的威望也会降低,若是引起天地的报复,则有亡国之危。”

        李恪点点头,啬是对于君主的要求,若是总是大兴土木,百姓在不能生存之时,也就只有一条道路,就是造反了,经历过隋乱的虞世南想必是体会更加的深刻。

        “老师,我认为还有一种体会。”李恪站起身来,恭敬地道,

        “你有什么意见,你只要就是,《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道理宏伟,一言可以蔽之。”虞世南没有生气的样子,自从是李恪那一日说了一句,这天下无之人尽皆回家,在皇上那里,和几位宰相商量,是要对于天下之间的官吏进行重新的考察,淘汰,裁掉一些庸碌之人的决策之后,对于李恪这个弟子就是更加的多了几分欣赏之意。

        “个人的才能终究是有限的,昔日汉高祖曾言,论在后方处理政事,我不如萧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若是事必躬亲,则精神疲惫,劳神太多,那么就会精神浮躁,精神浮躁,真正的祸害就会到来,因此是只有善于将负担减轻,才能有所作为。”

        李恪说完,李承乾和李泰都安静在那里,虞世南却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这是韩非子的见解,但是无论是国事还是个人,都是以啬为好,都是可以保持精神饱满不生祸端。”

        这样说着,对于李恪又多了几份好奇之意,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能够有这样的见解也是不错的了。

        李承乾看着李恪,目光之中是赞赏之意,道:“三弟,你这个解释真是太好了,成大事着,都是因人成事,所以父皇常说是有听取别人的意见,让臣子发挥长处,就是这个道理了吧。”

        李承乾做为太子,而今是保持着自己的上进心的,李恪在心中暗暗的观察着,只是开始之时尚好,就怕是坚持了几天之后,就放松了自己的要求,到而来后来穷奢极欲的。

        在这样的想着,仍然是平稳的样子,道:“老师,《道德经》上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何解呢?

        这一段是自己以来就非常疑惑的地方,对此一直以来,自己就是在认为其中是过于消极了,忽视了在社会发展之中的进步,这种把脑袋钻在了土里的思想自己是不认同的。

        “你是说这其中是过于理想了,呵呵,华美居室吴所用也,国家之甲兵,无处用处,技巧和心机,不能施展,你是觉得太落后,还是觉得不太可能。”

        李恪想偶尔一下,道:“学生无所知,请先生解答。”

        虞世南点点头,道:“与五帝之时对比,而今可以说是**多多,巧夺豪取,再无体恤之心,;老子此意是知足常乐,民风淳朴,自然是相安无事了,只是这天下之间,已经是人心不古,有哪里是施行的了的。”

        李恪在心中是了然,在战乱之中走来的虞世南,果然不是思想迂腐之人,与别人相比,是多了几分看透了世事的睿智和透彻。

        几个人和虞世南之间又是一番问答,虞世南总是将这些道家和儒家的经典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即使是自己听了也是耳目一新。

        学过了一番之后,吃过了午膳,李恪就向着左武卫大营而来,来到大营之中,秦琼并没有在,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练了起来,一直道夕阳西下,除了在校场之上的士卒,就是有几个人陪在自己的身边,秦琼始终也没有在来指导自己,自己也只好沉下心来练习着枯燥的石锁。一连是半月的时间,就是在虞世南和左武卫大营之间来回的游走着,

        自己对于石锁已经是熟悉了很多,这一日自己在练习之时,觉得自己肩膀和肩上的力道已经是大了许多,也已经能把十斤的石锁平举和侧举而毫不费力了。

        “殿下当着是毅力坚决之人,让臣佩服。”李恪看去,秦琼真是一身戎装,向着自己而来,将手中说的双锏向着一旁扔去。

        李恪站稳了身形,将手中的石锁放下,道:“都是胡国公教导得力,我自己在我的住处之中,几日都不得技巧,在这里练习了半月的时间,已经是渐渐的熟悉了。”

        秦叔宝微微一笑,道:“殿下谦虚了,殿下所下的苦功,这里的军士都看在了眼中,都是一一向我说起,说起了殿下都是钦佩之色,殿下年纪这么小,如此勤奋,让人动容。”

        李恪没有说什么,看着秦叔宝脸上的风霜之色,经历了许多的大战,不知有多少人不放在眼中,自己能被他称赞,脸上是平静之色,躬身道:“请胡国公指教。”

        秦琼也不多言,弯身拿起了石锁,道:“殿下,这石锁若是掌握了基本的功法,还有着其他的妙处,臣为殿下演示一下,请殿下仔细看。”

        秦琼拿起了石锁向着上面扔去,在石锁翻了几个跟头下来的时候,一把抓住,有连续向着上面扔去,又抓在了手中,李恪看在眼中,更加是欣喜了几分,这是在锻炼着腕力和眼力了。

        接着右手提锁,从右腰向着左肩抛去,自己的左肩稍稍的扭动,将石锁抓在了手中,用从做药向着右肩的方向扔去,用右手接住,往来不已。

        李恪喝了一身采,道:“胡国公,没有料到是一个小小石锁也有这么多的妙处,看来胡国公果然是将门之家。”

        秦琼把石锁放下了,擦擦汗,道:“当真是老了,只是挥舞了几下,就已经是流下汗来,殿下是不用夸奖,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若是练习的久了,殿下自己也就能琢磨出许多不同的玩法了。”

        李恪在心中也是赞同,想必是还有许多的练习方法,但是秦叔宝对于自己是担心的,因此是不会展示给自己。

        拿起了那个十斤的石锁,按照秦琼所示范的,向着空着抛去,之家尝试着接住,前几次没有成功。

        自己若是连这点胆量都没有的话,还习什么武,武者,是以胆气而作为底气的,还有一位名将在那边看着自己呢!

        心中这样的鼓励的自己,看着翻着跟头的石锁,到了后面的几次,自己狠下心来,看准了去接,竟然是抓住了,自己心中大喜,回头看了一眼,秦琼也对着自己是露出了一丝微笑。

        自己又反复地在那里练习着,与往日不同的是,今日秦琼哪里也没有去,只是在一旁的不断的指点着自己,对于自己的一些动作,还是加以示范。

        这一日的练习时间有到了,几日的练习,李恪已经是可以适应了这种练习方式,已经是感到不像以前那样的疲惫了,看着秦琼自己是深施一礼,恐怕是对于石锁这样的基本功,秦琼就是能教到这里了,剩下的事情,就是靠自己的练习了,

        秦叔宝没有推辞,正色道:“以后的事情,就要看殿下的功夫了,臣也只能是教到这里了,若是殿下再有疑问,只管来到臣这里即可。”

        李恪站直了身子,看着秦叔宝,摇摇头,道:“这半月以来就已经是麻烦胡国公了,耽误了胡国公的很多时间,恪不敢叼扰,请将军保重!”

        缓缓后退了几步,表示出了对于秦琼的足够尊敬,自己转过身去。离开了左武卫军营,没有再回头看一眼,秦琼看着李恪的背影消失了,才缓缓地道:“蜀王果然是聪明人。只是可惜啊……”

        语气之中的惋惜之气,没有说完,夕阳照在他的脸上,刚毅之中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

        求推荐,求收藏,大家支持啊!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9/9356/50904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