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道蝶仙庄子休 > 庄惠出游之一庄惠论桂陵之战

庄惠出游之一庄惠论桂陵之战


庄惠出游

        一、庄、惠论“桂陵之战”

        从公元前四百七十五年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广大奴隶和平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社会呈现天下大战的形式。因此,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战国”时期。这期间,北起长城,南达江淮流域,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它们侵伐小国,争雄兼并,干戈不休……

        战国七雄中,最先崛起的是地处天下之中的魏国。公元前四百四十五年,魏文侯即位就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进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公元前三百五十三年,魏国国君魏罃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魏军横冲直撞,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逼近赵都邯郸。在这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赵成侯派使者前往齐国求救。齐国国君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接受军师孙膑的“避实击虚”的策略,领兵直接杀向魏国都城大梁。

        庞涓接到大梁的告急,赶急昼夜兼程,领兵回救大梁。孙膑、田忌将齐军埋伏于桂陵(今山东曹县),静等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途行军,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双方一经交战,魏军全线崩溃,庞涓被齐军俘获,齐军大胜。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长桑公子在庄家这一住就是六年。在这六年里,长桑公子可谓是对庄周倾囊相授,而且在这亳蒙地区还让庄周亲自参与给患者的诊治。当时,在亳蒙地区流传着两个神医,老者是长桑公子,少者当然是庄周无疑了。

        虽说,在这六年里,庄周以学医为主,但他别的功课也没落下。老庄、老惠也是对庄周和惠施二人倾其所有,小庄、小惠则是对庄周、惠施骑马射箭等武学的传授,惠姑则是对二人礼、乐等方面的教导……

        这天,大伙聚在庄家闲聊——

        老惠说道:“听说,魏齐在桂陵(今山东曹县)打了一个大仗,魏军大败。”

        老庄答道:“是啊。我还听说,魏军主帅庞涓都被齐军捉了去!这下两国的仇可大了!”

        长桑公子接道:“齐、魏此战是早已注定的!”

        庄周、惠施齐问道:“为啥呢?”

        老惠望着两个孩子,替长桑公子答道:“齐、魏两国现在是七雄之中最强的两个国家,他们都想独霸中原!”

        惠施问道:“你们能说得更具体些吗?”

        老庄呵呵笑道:“虽说齐、魏都想独霸中原,但魏国却是七雄之中最先崛起的国家。为啥这样说呢?因为在周定王二十四年即位的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段干木等贤能之士,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在政治上,基本废除了世袭的禄位制度,推行因攻受禄的政策,建立起清明,健全的官僚体制。在经济上,‘尽地力之教’,抽‘什一之税’,创制‘平籴法’,兴修水利,鼓励开荒,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推行‘武卒’选拔制度,重视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通过这些改革,魏国一跃而起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国家。现在的魏罃即位时,继承文侯、武侯的霸业,继续积极向外扩张,更使魏国君临天下,不可一世!”

        惠施赞叹道:“魏国国君真是了不起!庄周,咱们以后也要去魏国做官,帮助魏国国君平定天下!”

        庄周答道:“可惜咱们现在还小!不过,以后抽时间肯定去拜访一下魏国的国君,到时候看这国君如何,再作定夺!爷爷,您接着说。”

        老庄啃啃两声,接着说道:“魏国的勃兴和称霸,直接威胁和损害了齐、楚、秦等国的利益,引起了这些国家的普遍恐惧和嫉恨,其中尤以齐、魏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

        庄周问道:“为啥尤以齐、魏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呢?”

        老庄接着答道:“齐国,自姜子牙以来一直是东方地区的大国。现在的齐侯即位后,也使贤任能,改革吏治,强化中央集权,进行国防建设,国势也日益壮大。齐国面临魏国向东扩张的严重威胁,它就积极利用韩、赵诸国和魏国之间的矛盾冲突,趁魏国陷入数面受敌的内线作战之际,展开了对魏的激烈斗争。”

        老惠接口道:“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齐、魏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时就只能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加以解决了。而战争同样需要借口,要冠冕堂皇的理由。”

        惠施问道:“要什么样的理由?”

        老惠呵呵笑道:“就像你和周儿跟别人打架似的,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去和别人打架,打仗也是这个道理。赵国的国君赵成侯为了摆脱魏国霸权的控制,进而也能达到兼并别国的土地,以此扩张自己势力的目的,于是在平陆和齐侯、宋桓侯相会结好,同时又和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境内)相会。赵国如此明目张胆的举动引起魏国国君魏罃的极大不满。碰巧,这时候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动武,迫使卫国屈服称臣。于是魏国便借口保护卫国之由,由庞涓率领魏国精锐出兵攻赵。魏军所向披靡,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并包围了邯郸。赵与齐有同盟关系,这时见局势危急,遂遣使向齐国求援。”

        惠施接口道:“于是,齐国就派兵救赵!可是,爷爷,为啥齐军不是直奔赵国解救邯郸之围,而是选择攻魏,并在桂陵与庞涓一决雌雄呢?”

        庄周望着惠施斥道:“你傻呀?在医术上,这叫‘避实击虚’!是不是长桑爷爷?庞涓既然是魏国最能打的大将,况且又带的全是魏国的精锐,如果齐军直奔邯郸,这就等于是硬碰硬,双方肯定都会损失惨重。倒不如直接攻打魏国大梁来得直接,省事。大梁危急,庞涓肯定回救,于是齐军就在桂陵设伏迎击归途的魏军。魏军攻打赵国,兵力肯定消耗巨大,再加上长途跋涉行军,士卒肯定疲惫不堪,先机已失,败局是肯定的了!”

        长桑公子呵呵笑道:“周儿分析得极是,这正是‘避实击虚’的策略!打仗与治病是一样的道理,避敌锋芒,寻其薄弱处迎头痛击,才能克敌制胜。

        “不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像你和施儿想象的那种与朋友之间的交往那么简单。朋友之间的交往是心与心之间的交往,是两肋插刀,有时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都在所不惜。国家之间看重的是利益。对自己国有利的就干,没利的就是同盟国它也不会帮忙的。所以说,朋友重情义,国家重利益!

        “起初,齐国接到赵国的告急时,并没有立即出兵。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当时齐国国内就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反对救赵;另一种是出兵救赵,但不是现在,而是等两国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救。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俩别急,听我细细地讲给你们听:反对出兵救赵的目的就是想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持第二种意见的则认为,不救赵就会失去对赵国的信用,这样又会给齐国争雄造成困难,因而主张救赵,但是,从战略全局来考虑,如果立即出兵邯郸,赵国既不会遭到损失,魏军也不会消耗实力,这对齐国的战略利益来说弊大于利。因此,齐国主张实施魏与赵相互削弱,而后‘承魏之疲’的战略方针。具体地说,是先派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和疲惫魏国。待魏军攻破邯郸,魏、赵双方均师劳兵疲之时,再予以正面的攻击魏国。”

        惠施气愤地接口道:“齐国也够阴的,它这是一石三鸟之计啊?”

        老庄呵呵笑道:“哦?哪一石三鸟之计呢?”

        惠施梳理一下思路,答道:“第一,齐国南攻襄陵,牵制魏军,使其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第二,向赵国表示信守盟约,提供援助的姿态,帮助赵国坚定其抗击魏国的决心。第三,让魏、赵继续攻伐,最后导致赵国遭受重创、魏国实力削弱的结果,从而为齐国战胜魏国和日后控制赵国创造有利的条件。”

        长桑公子、老庄、老惠对惠施的这种说法纷纷表示赞许,庄周也向惠施竖起了大拇哥。

        “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楚国也乘魏国出兵攻赵,后方空虚之际,派兵向魏国的南部地区发动进攻。而西边的秦国也不甘寂寞,也发兵攻打魏国。这样,魏国实际上已处于四面作战的困难境地,庞涓就算有天大的本领也难以挽回全局了。幸亏魏国实力雄厚,不然的话,可真得灭亡了!”长桑公子说道。

        老惠接口道:“听说,齐国的军师是孙膑,孙膑不是庞涓的死对头吗?”

        庄周、惠施齐问:“孙膑是谁?为啥说他与庞涓是死对头呢?”

        老庄接口道:“孙膑是齐国人,据说是孙武的后代。孙膑、庞涓先后师事鬼谷子先生……”

        惠施打断老庄的话问道:“庄爷爷,你等一下,鬼谷子先生又是谁?”

        庄周瞪了惠施一眼:“你别打岔啊!”

        老庄呵呵笑道:“没关系!不明白就应该问嘛!鬼谷子先生是楚国的一个隐士。他姓王名祤,出生魏国,因后来隐居鬼谷山(云梦山)而被人们称之为‘鬼谷子’。”

        惠施问道:“那他都有哪些本事呢?”

        老惠呵呵笑了,接道:“王祤老先生本领可大了!少年时代就聪明好学,被当地人称之为‘神童’。由于家中贫困,其父把他送到他的姑母处生活。他的姑母专门请人教授他学问,很快他的老师也教导不了他了,又把他送到朝歌里专门负责看管图书的史官那里,史官更是对他悉心教导,倾其所能。王祤在史官那里如鱼得水,遍读各种书籍,其才无所不窥,众学无所不入。后回宋国娶妻,其妻与别人有染而设计陷害王祤,王祤差点为此送命,一怒之下杀死妻子逃到楚国……”

        庄周怒骂道:“奸夫淫妇,死了也是活该!”

        惠施追问道:“王祤逃到楚国后又怎样了呢?”

        老庄接过老惠的话头,说道:“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是人才也总会有施展的地方。王祤到楚国做了官,最后官至令尹。”

        “真了不起!做官做到相国的高位,那也算是成功的了吧。我以后也要做到相国的高位!”惠施羡慕之余,对自己豪情万丈了起来。

        “既然都做到令尹了,怎么又隐居了呢?难道说是和范蠡和庄生祖爷爷那样,也来个‘功成身退’不成?”庄周问道。

        长桑公子呵呵笑道:“人贤人必妒,才高才必摧。王祤做令尹期间,由于做出的一系列改革,损害了楚国大部分贵族的利益,遭到了楚国贵族的排挤与陷害,渐渐地楚王对他也不信任了。王祤悲愤难耐,心灰意冷,毅然辞官归隐鬼谷山(云雾山),潜心著书立说,收徒授业,从此人们称王祤为‘鬼谷子’。”

        惠施为王祤抱不平:“楚王真是个混蛋!王祤真冤!”

        庄周接口道:“可惜楚王不是齐桓公,王祤不是管夷吾!”

        长桑公子接着说道:“鬼谷子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他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又擅长于外交家的纵横之术,更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预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称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

        老惠接过长桑公子的话茬,说道:“尤其是他的兵法和纵横之术更是无人能及!他的兵法和纵横之术都有攻、守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相生相克。”

        老庄接口道:“他的学术著作需要现实的检验和验证,所以他收徒授业,目的就是检验他的研究成果。”

        庄周哼了一声,道:“如此说来,鬼谷子收徒授业的目的是不良的嘛!一项学说必须收两个徒弟才行,一攻一守,攻防兼备。”

        惠施说道:“这个鬼谷子还真是有点本事啊!”

        庄周哼道:“既然他培养出来的徒弟都相生相克,那就是说,他们的徒弟合在一块将天下无敌,分开就会斗得你死我活。照这样看来,庞涓和孙膑肯定也会手足相残了!”

        老庄微微笑道:“你说得没错,确实是这种情况。而庞涓也确实有点本事,也确实为魏国做了许多贡献。魏国附近的几个小国都被他给灭了,甚至就连齐国也多次败在他的手下。在魏国,庞涓很得魏君的信任。但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师弟孙膑在齐国,孙膑的本领和才能均在他之上,一旦孙膑在齐国得到重用,他以后将无法再战胜齐国。于公于私庞涓都要除掉孙膑。于是,庞涓派人到齐国把孙膑请到魏国,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孙膑哪里知道庞涓心存不良,背后在魏君罃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君罃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他的两块膝盖骨。以前孙膑的名字‘孙宾’,自此以后,人们把‘孙宾’叫作了‘孙膑’。为了麻痹庞涓,孙膑装疯卖傻,这样才打消了庞涓要除死他的决心。幸好,齐国大将田忌出使魏国,得知孙膑的遭遇后,就想方设法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并推荐给了齐侯。齐侯很是欣赏孙膑的才能,并且重用了他!”

        老惠接口道:“听说,齐军的主帅正是田忌,孙膑是军师。”

        惠施叹惜道:“这下,庞涓必死无疑了!”

        “那不一定!”长桑公子淡淡地说道。

        “为啥?”庄周、惠施齐问道。

        长桑公子望着这两个可爱的孩子,笑道:“一次败仗对魏国不会伤筋动骨,现在的魏国仍然十分强大,况且庞涓又是魏君罃十分宠爱的将帅,一旦齐国把庞涓杀死,那么,如果魏国举全国之力对齐国复仇,齐国仍然抵抗不住。这种愚蠢的做法齐国不会干的!”

        “那就好,这样的将才死了对魏国真的是一大损失!”惠施松了一口气。

        “哎,我说惠狗狗,我怎么发觉你对魏国好像有好感?”庄周对惠施的表现有些不解。

        惠施嘿嘿乐道:“那是当然!你没听爷爷他们说么,魏国国君个个宠贤尚能,如果有机会咱们也要去魏国做官试试。如果那样,咱们会自相残杀吗?我知道我不如你……”说着说着惠施脸色暗淡了下来。

        老惠、老庄、长桑公子心里都是“嗑腾”一跳,眼睛都直直地望着庄周的脸庞。

        庄周哈哈大笑:“有其师必有其徒!他们是什么素质?咱咋会和他们一样呢?咱们是我爷爷、你爷爷、长桑爷爷,我爹、你爹、我娘你姑调教出来的,能会和他们一样吗?不过,我向你保证:我宁可不做官,都不会和你为敌!永远不会!”庄周向惠施举手发誓道。

        惠施眼里竟泛起了泪花,望着庄周激动地答道:“我信你!我信你!我们永远是哥们!好哥们!”

        老惠、老庄、长桑公子会心地笑了。

        “我们当然永远是好哥们了!”庄周安慰惠施道。

        老庄不失时机地说道:“你们肯定能做成‘管鲍之交’那样的弟兄!”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34/34110/18097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