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鳌拜王朝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出发前的准备

第二百一十七章 出发前的准备


第二百一十七章【解缆前的准备】

        鳌拜前世从没出过国,只能通过片子、电视剧对外国有一些了解。中文网他很好奇古代的欧洲会是什么样子。

        在国内,他没什么事情可做了,每天就是在家陪老婆孩子,有了重要问题的时候进宫商量一下决策,他想要有更高的追求目标。

        回家征求了妻子们的意见后,除安娜,苏梦儿、凤凰也准备和他一起去欧洲。安娜刚生完孩子,海兰珠和姚芊羽又要开始做月子了。一旦不进行平安办法,怀孕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死了那么多人,到建国时人口还增加了。

        黄健翔和黄飞鸿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凤凰为了看孩子,很久没有出过门,鳌拜主动要求带她出去,武功最高的两个老婆也能成为鳌拜的助力。

        李岩要带红燕一起去。两人感情不错,只是一直没有结婚,目前李岩过的是禁欲的苦行僧生活,为的是能尽快练成金钟罩第十层,他必须看看第十层是什么效果。红燕一起去欧洲,是作为医生,为练习金钟罩的众人准备了大量的药材,到了欧洲也可以是来卖药的。

        除这些准备,锦衣卫还从苗疆请来了几位苗人。

        朝廷对苗疆的抚慰政策起了效果,减免赋税,进行经济援助,并开始了通商。青龙王宝名声响亮,亲自去抚慰苗人,打点了那里的贪官。其中还有一段插曲,因为王宝救了一个苗族姑娘,成绩了一段大好姻缘。

        只要解决那些害群之马,另外要做到一视同仁,没有什么民族矛盾是缓和不了的。苗人现在也可以到汉人的学校里去念书,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后,在云南、贵州苗疆也新增了学校。这使得让苗人的孩子们都有书念。获得了好处,苗人已经不那么仇视大明。

        这几位苗人可不简单,他们都是下蛊的好手。并不是所有苗人城市下蛊,只有蛊苗一族,才精通蛊的运用。

        听了对蛊毒的讲解,李岩很感兴趣,提议道:“我一直不知道蛊毒是什么,拿我来做做实验吧?”

        “哪有自告奋勇让人下蛊的,疯了吧?”鳌拜看着那三十多岁的苗族女人,苦笑道:“这位大姐,他是朝中的大将,练的功夫太多,脑子秀逗了,还是拿他人做实验吧。”

        苗族女人问道:“这位大人练了什么功夫?”

        李岩如实道:“外家夫多的我自己都记不清,内家是金钟罩第九层。”

        苗女摇头道:“那不可,如果内家功夫练到一定水平,蛊虫是没法存活的,下蛊失败本人也会被反噬。”

        没想到金钟罩还有这好处,鳌拜随便找了个府里的年轻家丁,道:“拿这位来演示一下吧。”

        家丁一愣,惊道:“大人……不要这么玩我吧?”

        鳌拜道:“死不了,完事有赏,封做极品家丁……那个,大姐下手轻点,别把他整死了。这个下了以后能解吧?”

        “能解。”

        一听能解,家丁就不那么害怕了。

        蛊不是空气传播的,它必须有个介质,要么就是触碰人的身体,要么就是放蛊人接触人吃的工具。苗女掐了家丁手指头一下,张口念叨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家丁的肚子痛了起来。

        然后苗女让人煮了三只鸡蛋,准备了三根没用过的红线,又把三个鸡蛋放在凉水里。苗女把红绳子绑在鸡蛋上,撩开家丁的衣服,拿针尖刺了自己的手臂一下,把血滴到鸡蛋上。血滴到鸡蛋上后,融在了红绳子上,她拿起鸡蛋在家丁肚子上滚来滚去,一边滚一边念念有词些苗语,就这样拿三个鸡蛋滚了一会,笑问道:“肚子还痛么?”

        家丁摸了摸肚子,奇道:“好了,一点也不疼了。”

        苗女道:“们看看那三个鸡蛋吧。”

        那三个鸡蛋剥开后,看起来很正常。可是把卵白弄失落后,蛋黄不见了原本应该是蛋黄部分的,竟然是一堆堆还在蠕动的,白色的虫子

        观看的人都咽了口吐沫,鳌拜看着那位家丁,笑道:“有什么感想吗?”

        家丁叹道:“我以后再也不想吃鸡蛋了。”

        众人哈哈大笑。

        听鳌拜亲自统帅,几乎全部海军都自告奋勇去欧洲。他们觉得和鳌拜一起出征,兵戈一定很容易,这是去立功,经过选拔,要出征的五万人都是精兵强将。

        除郑芝龙、毛文龙外,“冷血十三鹰”,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前世的四大藩王也请命出征。如果不是边关还要和蒙古搞好关系,哈日查盖和满桂也很想凑这个热闹。

        大明的船还不敷多,否则二十万军队一次性踏足欧洲也未尝不成,那样欧洲肯定要产生恐慌了。航行的日期定了下来,四月底份解缆。

        全国人都对这次远航布满了期待,他们相信,黄太傅一定可以给大明带来新的成长机遇和财富。上朝时,“崇祯”笑道:“诸位,这个月底就要西征了,朕本想为诸将举办一场送行晚宴,但太傅坚持要比及胜利归来的时候再庆祝,太傅要在欧洲待上一段时间,各位可要用心辅佐朕,不得让大明的成长停滞了。”

        李标拱手道:“黄太傅挂帅亲征,此战必胜无疑,臣等将全力辅佐皇上措置国内事务,请太傅和皇上安心。皇上势必是我大明在西方开拓疆土第一人,皇上万岁万万岁”

        一群人一起高喊万岁

        何如宠道:“如今还有一事需要皇上决计。我朝科举日期将至,微臣认为,科举的考题是否要做出一些修改?好比可以进行分科入取的体例?如果继续以四书五经命题,怕会对新兴学堂、科目产生晦气影响,学习四书五经不得继续作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崇祯”道:“太傅,这方面肯定已经想好计划了吧?”

        鳌拜站出来,拱手道:“我们不会拔除科举,只需要改变和细化,这一次考试,依旧考四书五经,但要昭告天下,这将是最后一次不分科的科举考试。下一届科举,考试题目将详细分类,乡试的时候就要选择不合的分科来考,每一科都有举人,将按科目入仕,好比学习律法,考核将以律法内容为主,四书五经为辅,考中者将来进入刑部;如果想要成为史官,就要通古今历史……考核的宗旨是专业。这样分类后,人们会很清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学会一技之长,对任何人来都是好事。报名加入科举是有限制的,那就是必须上完最早的六年义务教育,并拿到结业证。各位觉得怎么样?”

        武百官都没意见,很多人暗示赞同,他们都明白了朝廷现状,鳌拜什么就是什么了。

        科举制度,是不得拔除的。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设进士科,历史上科举源远流长。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现,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成朋分,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过,他的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只有哲学家酿成国王或国王酿成哲学家时,人类才有太平盛世。大明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记着与西方一大不同而值得注意的另一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所以,在制度lun理与人文心理上,科举可谓根深蒂固。废除科举可以是废除了一种文明类型,那样一定会引起极大的反弹。所以只能做出更改。

        朝廷必须在宣传上多下功夫,让人明白,只要是学会一技之长,有专业知识,即使不得入仕,将来也大有用处,这样就可以避免五、六十岁的人还在考试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只是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所以八股文是必须要拔除的。那过于程式化,它的意义就只有禁锢人心、窒息社会、愚民误国。现在进行改革,比康有为提出变通科举、兴办新学的主张早了几百年。

        这种改变,是相对温和的,其实不是让子们永无出头之日,而是让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知识,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来做。这样的改变不会让人们失去青云直上的机会,只会机会更多。

        有的人不擅长背书,但在手中制作上有天赋,这样的人如果进入工部,就会是人才。可是让他靠背四书五经考科举,人才就要被埋没了。有的人天生就是数学家,却分去礼部,也是浪费人才。徐光启就是最鲜明的例子。现在徐光启在沿海讲西学,收徒弟,造船练精兵,活的很充分,可惜八股取士的制度让他浪费了几十年的时光。

        改革,将会避免这种情况产生。大明成长的轨道已完全改变了

        更多到,地址..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8/18687/11179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