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翌日 > 第二章

第二章




        东渔315看上去像一艘不到1000吨的拖网渔船,全金属的船身又低又矮,似乎有些不合常规。如果你登船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一些不合常规的奇怪之处。首先,它的船体所用钢材非同一般,结构尺寸强度好像不是万里做渔船准备的,而相当于军舰的标准,钢板厚度远远大于民用船舶。驾驶室和舱面建筑相对低矮,似乎有意无意之间使它带有了一些雷达隐形的能力,但是看上去绝对是普通的拖网渔船,只是让人觉得这船的设计者似乎有些不合常规罢了。

        走上前甲板,不用仔细观察也会在驾驶室前方发现一个作用不明的突出的舱盖,大约一米高,三米多长,两米多宽的样子,似乎有些像货舱或者冷冻舱的舱盖,但是如果你把舱盖打开,会发现下面隐藏着一尊可升降的双管57mm自动机炮,机件在闪烁着蓝森森的亮光。

        后甲板上,原先的收网机和吊臂被海浪硬生生的卷了去,只留下残破的底座,周边的螺丝固定孔全部被撕裂开来。原来两舷的交通艇吊架也和交通艇一起无影无踪。看上去后甲板比以前宽敞了许多,显得空空荡荡,只有低矮的后货舱盖被李海铁风暴以前的命令下,焊的死死的,这狂涛也没有损伤它分毫。看到这里,李海铁不禁为船长赵旗提前命令将四个气涨救生艇移到舱内感到幸运。

        低矮却显得宽大的驾驶室上方的前桅也没有了,抬头看时只有风暴过后升起来的几根天线孤零零的摇曳着。导航雷达天线也正在从打开的顶盖中升起,看来驾驶舱里也在检查设备损坏情况,但愿雷达还能使用。李海铁走进舱里,他没有上驾驶楼,直接向后面走去。

        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已经打开,于洁和两个操作员正在忙碌着。无数小灯和闪亮的显示板发出静止样的亮光。扫频仪依旧不时发出几声尖叫和喀嗒声。

        “卫星也没有信号吗?”李海铁问道。

        于洁用手将被汗水濡湿头发向上拢了一下说:“只有几颗高轨道卫星还有一些不明信号,其它卫星全哑巴了。”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没有一点信号吗?”

        “没有,GPS,欧洲导航系统、俄罗斯导航系统还有我们的北斗都收不到任何信号。”

        “看来全被辐射破坏了。”

        “是啊,说明有大量的电磁弹头在中低轨道上爆炸,所有的卫星都在同一时刻被摧毁。看来天上没有什么值得观察的了。”

        李海铁苦笑了一下。卫星同时被摧毁的始作俑者就是中国航天部队引起的。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打赢一场现代化高科技局部战争”的思想指导下,分析了中国在现代化战争的局面中的优势和弱点。若论以机械化方式为主的第三代战争模式的情况下,中国不畏惧任何一个大国。但是若按照以信息化方式为主,机械化模式为辅的第四代战争模式来相比,中国将明显处于劣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信息化优势是中国无法迅速赶上的。为了打赢战争就必须逼迫强制他们按照中国的方式打第三代战争,强制的办法就是同时摧毁所有的电子信息最重要的枢纽和节点……卫星通讯侦查传输系统。这样将倒退几十年,西方的信息化优势荡然无存。双方将在没有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平等的打第三代战争。于是,大量的核电磁弹被制造了出来。当西方和俄罗斯听到风声之后,为了相应的对抗,也制造了大量的核电磁弹。在核大战到了疯狂的阶段,各方将所有的能够动员的核武器都一股脑的发射了出去,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目标。

        正如读者猜测的那样,东渔315不是一条普通的拖网渔船。它的真实身份是中国海军东方舰队参谋部所属的“海洋捕捞大队31分队”的一艘武装电子侦查船。船长赵旗,指导员李海铁,船员共28人。它以远洋捕捞为掩护,内部载有大量的电子侦查和水声侦听设备,任务是监视和侦听敌方水上和水下船舶的活动情况。

        东渔315于2003年下水,排水量1280吨,由于船体因为高抗风浪设计,结构过于沉重,使它的载重量大大低于同级船舶,只有500吨左右。

        东渔315有强大的动力,主机为两台陕西柴油机厂出产的低速船用柴油机,单机功率8000千瓦;还有一台高速柴油机辅机,功率1200千瓦和一台1000千瓦的发电机。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12节。船上的武备有一门双管57mm主炮,备弹大大超过一般船只,达到900发。移动式6管30mm深水炸弹发射器两门,最大射程10公里,备弹72发。此外还有肩射式HN-5防空导弹发射器2具,以及一批轻武器和大量的弹药。

        台海战争开始后,东渔315就担负着东南太平洋新西兰以西海域的侦查活动。已经出海近3个月。就在10日,它最后一次补充了燃料和物资,刚刚和补给船东运213分手后一天,就听到了战争升级的消息。李海铁想,如果当时东运213不离开这片距离所有的战场最远的海区,能和自己一起抵御住随之而来的滔天巨浪吗?李海铁苦笑着摇摇头,它不能,它那笨重巨大却脆弱的船体绝对不能抵抗这样的巨浪。恐怕第一排70米高的巨浪袭来的同时它就会立即断为几截,如石头一样直接被砸向海底。在这样的滔天巨浪中,无论是军舰还是潜艇都无法生存。若不是东渔315的任务特殊,主要在海况特别恶劣的东南太平洋担负的特殊任务,船体也不会建造的如此坚固。加上提前预感到风暴的情况,对船体做了大量的加固工作,恐怕人类将不会剩下这仅有的孑遗。

        李海铁没有多想,他知道自己也没有时间多想。以后的任务是很显而易见的。这28个人要生存下去是第一目标;让人类这些仅有的孑遗(如果世界真的完全毁灭,其它所有的人类都挣扎不过这场灾难的话)能够繁衍下来,重新建立新的地球文明是长期目标,这些连想都不用想。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为东渔315和它上面的28个人寻找一个生存下去的基地。因为满载的燃料也会有用尽的时候,不能老在这最遥远的海域漂流。

        李海铁回到甲板,放眼望去,四周的云线更加清晰起来。核冬天的阴影正在固执的,不可逆转的要覆盖这地球上最后一片能够看到阳光的海域。

        GPS失去了作用,雷达屏幕上也没有任何岛屿和陆地的回波信号。没有了导航设备,首先还是要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

        前甲板上,船长赵旗伫立的稳稳的,看来他已经被那一块巧克力给充进了一些体力。赵旗手中拿着一具六分仪在对准东北面的阳光。李海铁不禁为海军学校的教育感到幸运。在GPS等现代定位系统普及的今天,使用古老的六分仪等简陋仪器测算海洋中船舶的位置是海军学院的一项基本功。幸亏船长赵旗还没有丢下,船上还备有六分仪这种仪器,磁罗盘也不是无用的摆设。

        “现在时刻格林威治时间20点17分,我船位置在西经127度31分,南纬35度05分附近。”船长赵旗对旁边手捧海图夹的海图员小郑说。小郑随即在海图上标明了东渔315的位置。

        “这么说,我们应该在法属波力尼西亚群岛西南大约600海里左右。”李海铁接上了船长赵旗的话音。

        “不错,指导员现在也成了船长了。对这片海域够熟悉的了!”看来赵旗也没有被成为孑遗人类的事实压倒。一旦体力恢复一些立刻就回到那个铁汉一样的形象。

        “干啥要学啥么。其实我们做情报人员出身的人本来对地图就是比较的。”

        “看来距离我们最近的陆地就是法属波力尼西亚群岛了。”

        “差不多吧。法属波力尼西亚群岛位于东经150度,南回归线附近。由几十个主岛和一些珊瑚礁组成。是法国战前仅存不多的的殖民地。在群岛的东侧,西经128度,南回归线附近有几个英美杂属的小岛距离我们最近,大约只有不到400海里。其中主岛皮特凯恩上有一个小镇,叫做亚当斯顿的。主岛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岛上常驻居民战争前只有1万人左右。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良好。不知道海啸之后岛上是否还有居民。”

        “大概不会了。岛上居民大多居住在海岸附近。在没有事先预兆的情况下,海啸和巨浪会卷走一切的。”

        “岛上以前有驻军吗?”

        “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就没有了。英国无力承担这么遥远的地方军事基地的巨额花费。以前岛上听说有机场,不过废气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什么用途了。”

        “岛上港口设施怎么样?”

        “岛上本来就是天然良港,曾经做过军港,我想港口设施大部分已经被破坏。也许会给我们留下起码停靠的地方。”

        “船长,你估计云层什么时候能够完全覆盖这片海区?”李海铁担心自己的估计不够准确。

        “我刚才大致测算了一下,估计到22日早上就会完全覆盖。云底高度大约3000米,云层厚度无法测量,至少应该在80千米左右。”

        “这么说,从3000米直到平流层以上全部被密云覆盖。看来核冬天的预言没有错误。”

        “是啊,也许连续几年至少两年以上地球将处于核冬天的笼罩之下。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最可怕的时期。”

        李海铁突然告诉小郑“去通知厨房,熬一锅鱼粥。熬好了就开饭。”

        小郑说“好!”然后就小跑着去通知厨房。

        李海铁和船长赵旗对望一眼,长期合作的默契让他们都能懂得对方的心思,不用再说,他们都明白除了吃饭补充大家的体力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明确东渔315该行进的方――法属波力尼西亚群岛东南方向的皮特岛。

        李海铁点点头,船长赵旗回到驾驶室,对准扩音筒发出口令。

        “辅机启动!”

        “主机启动,暖车。”

        “航向,357,前进2,出发!”因为此时刮着强劲的西风,船长赵旗修正了船的航向,对准目的地西方的位置下达了舵令。

        尖锐的船首,犁开了涌浪、东渔315如同穿行在沙丘上的坦克,两测掀起白色的浪花,拖着长长的尾迹,向西北方向驶去。

        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它显得那样孤独,如果你站在大气层之外,注视地球,就会发现世界上只有这一个自主活动的物体,执拗的,不顾一切的向它想要达到的目的驶去。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4/14413/80615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