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十六章 寡人有疾

第十六章 寡人有疾


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既无处事经验,也无理政本领,所以国家大事由辅霍光处理,“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霍光成为“天下想闻其风采”的风云人物。

        因霍光大权独揽,与很多大臣结怨。左将军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不和,多次设法陷害霍光。

        公元前81年,霍光在长安附近检阅羽林军,并将一名校尉调入自己府中,上官桀乘机造了一封燕王刘旦(刘弗陵兄)的信,派人冒充燕王的信使,送给刘弗陵,说霍光有谋反之心。第二天,霍光进宫朝见刘弗陵,得知这一消息,吓得伏地不起。

        霍光又在装逼,演技的确不错,相信职明的刘费陵也看出来了。

        刘弗陵却说:“你检阅羽林军,调用校尉都是最近的事,长安离北方距离那么远,燕王怎么能这样快就知道,即使能知道,写好信送到长安,也不能这样快,再说,你真的有心谋反,也不用靠调用一个校尉。所以,足证明这信是假的,有人想陷害你大将军。你不必害怕,请起吧。”霍光和众大臣听了,无不佩服刘弗陵年少英明。

        不久,上官桀又伙同御史大夫桑弘羊、鄂邑公主等人,勾结燕王刘旦密谋杀霍光,废刘弗陵,由刘旦即位,霍光侦知这一阴谋后奏告刘弗陵,刘弗陵立即命田千秋兵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迫使刘旦自杀,避免了一场政变。而这时的刘弗陵年仅十四岁,能够成功处理此事,颇让人称道。

        后人评价说:“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刘弗陵冲龄即位,按汉武帝送给霍光“周公背成王”那幅画的意思,是让霍光学“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返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等刘弗陵长大后立即归还权力,急流勇退。

        然而到了“元凤四年……帝加元服”,元服是古代男子成年开始戴冠的仪式。日本泛用(古代日本武士元服之后被视为成年,一般13到16岁),始于中国古代,如《仪礼》的《士冠礼》的始祝词“令月吉日,始加元服“。中国古代通常称为“冠礼”与“笄礼”。这时皇帝已经成年理应亲政,霍光仍不肯放权。

        权力是个怪东西,总让人为之去折腰,去追求,去捍卫,作为权臣如此,作为帝王更甚。刘弗陵年幼时,霍光“初辅幼主,政自己出”,这无可厚非,也是汉武帝的遗命和嘱托。

        随着时间推移,刘弗陵成长成人,必然想收回权力,霍光仍不归政,这就说不过去了。

        念及霍光还算忠于汉室,更忌惮其在朝中的根基和势力,刘弗陵自知斗不过霍光,这让心气和天赋极高的刘弗陵感到很憋屈,心理上的压抑,久而久之带来身体上的疾病。

        刘弗陵的身体健康在18岁时已经开始拉响了警报。不过这时候应该还不严重,小毛病而已。

        霍光专权,除了限制刘弗陵权力之外,连宫闱之事也横加干涉。十二岁时,刘弗陵大婚,立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之女,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年仅六岁的上官氏为皇后。抛开诸多人情因素,这终究是一桩政治婚姻,也是上官皇后被冷落的根源所在。

        后来,上官桀父子密谋造反失败后被霍光诛杀,夷灭宗族,牵连甚广,皇后因为年幼且是霍光外孙女未被废黜,但经此一变,刘弗陵对皇后越冷落,已经透漏出了对霍光的不满。

        上官皇后居后宫之,霍光出于私心,为了让外孙女获得专宠,增加怀孕几率,以皇帝有病为借口,不许后宫诸妃嫔进御。陪皇帝睡觉,替皇帝传宗接代,成为皇后一个人的专利,其他妃嫔一概靠边。

        为了确保上官皇后专宠受孕,防止刘弗陵随意与其他宫嫔云雨,霍光干脆玩了手绝的,“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穷绔,类似于现在形制的裤子,即开裆裤;多其带,即多用丝带缠绕。对于穷绔,颜师古称:“穷绔有前后当(裆),不得交通也。”这样一来,刘弗陵连男欢女爱之事也不得随心所欲。有花不能采,有欲不能泄,每天只能和那位毫无感情甚至厌恶的上官皇后背对背,刘弗陵的心境和处境可想而知。

        刘弗陵18岁已经够小了吧,可是上官皇后更小,只有十二岁而已,你想想,一个18岁的成年人和一个只有12岁的女娃儿天天睡一块儿,即使他的精子尚未出现严重问题,那也得人小皇后有成熟卵子可配对不是?

        可怜刘弗陵从11岁开始宠幸女人起,到18岁真正进入男性精力成熟期时,却被生生的给扼杀了他的“性趣”。

        想当权不能当权,想玩不能玩,想宠幸宫嫔不能宠幸宫嫔,汉昭帝在权威、玩乐、性趣上均受到了权臣霍光的严格扼制。不能玩乐也就算了,但作为当朝皇帝,无实权可抓为一大恨;作为正常男人,无女人可御又为一大恨,如此毫无尊严、毫无活力的屈辱遭际,还不如一个王侯将相,不如一个平民百姓,你说他苦恼不苦恼,忿恨不忿恨,憋屈不憋屈?

        刘弗陵有苦难言,有怨难诉,有忿难平,欲哭无泪,最终肝火内炽,病入膏肓。

        刘弗陵的病况逐渐加重,已经到了起不来床的程度。从他18岁到21岁,他估计就没断过药,宫里自家的太医看遍了,药也吃遍了,还是治不好根,这是心病,有什么良药可医呢,咋办呢?只好广招天下的医生看看有没有法子了,杜周的儿子杜延年,征天下名医,就由杜延年负责这些方药事宜。

        杜延年的父亲杜周,他在朝廷中当御史大夫,还有他哥哥也是朝廷命官,两个人的能力都很强所以积攒下来的财富很多,杜延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可以说童年过得很愉快,他父亲和哥哥都是办案残暴出了名的,可是杜延年和他们一点不一样,他比较宽宏大量,对人很友好。

        他在公元前87年的时候,刘弗陵做上皇位,因为皇上年少大部分权利都在霍光的手里,杜延年因为是三公的儿子所以在别人推荐下也顺利的当上了官。

        他一直在霍光的手下当官,在那个时候霍光是出来了名的严格执法,在审理燕王造反的案子时候杜延年知道这里面关联的人太多,尤其里面还有丞相的女婿也在里面。

        在西汉时候很多的案件都是连做的,只要家里有一个人犯了谋反罪这个家庭肯定就完了,尤其还有当官的肯定活不下来,杜延年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很担心丞相受到牵连。因为如果丞相被治罪那么朝廷肯定就会不安宁,于是杜延年就给霍光写了书信,告诉霍光如果把丞相一起问罪的话肯定不合适,并把里面有可能生的事情都写在了里面。

        霍光在看了杜延年的信后没有把丞相治罪,但是他为了保留自己的面子把丞相的女婿打进了监狱,在不久就被处死了。因为没有把丞相牵扯进来,所以丞相一直活到老,

        因为这件事后很多人都赞美杜延年,说他在处理一些事上不会因为外在原因影响判断,永远的公平公正。

        刘弗陵病歪歪其实早已不是秘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之前的广招天下名医,其实早已搞得新闻媒体沸沸扬扬,非常的高调,不说全国人人皆知,至少在京畿三辅地区是上至官僚,下至底层百姓无人不知——皇帝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霍光等高层人物自然不可能对外承认说,皇帝病得快死了,毕竟皇帝才21岁,无端端的咒年轻皇帝死可也是死罪一条啊!而小老百姓们,看各自的关注程度,这种心态相信咱们大家都能推己及人的,有关注,但不会太深切。

        不过有这么一群生活在底层的人物却还是注意到了无限的商机,从而行动起来。按照三教九流的等级分,其实庶民老百姓也有等级,一般良民家的子女能称“家人子”,也就是大家看电视剧里最爱挂嘴边的那句“妾乃良家女子啊~~”,不过有些人是连平民也不如的,属于“非良家”,这些人分别是“医、巫、商贾、百工”,也就是说,你可以种田谋生,能读书的更好,能当官的当然是更更好,但你除非别无选择,或者先天出身条件如此,或者后天被逼无奈,否则绝对别去当医生、当巫师(方士、占卜)、当商人、从事手工行业,一旦你入了这些行业,你这辈子就等着被人瞧不起吧。

        封建社会能够弃商从仕的第一人,千古难得一特例的吕不韦当年赚了那么多钱,想咸鱼翻身让人瞧得起,其间花费了多少心思,最后不惜一字千金的装斯文,其想从本质上改变自己出身,他花费了多大的牺牲自不必赘述。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14/114310/4815895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