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明末绝地狂飙 > 417章 远征准备 二

417章 远征准备 二


[燃^文^书库][www].[774][buy].[com]        在这种时候,明朝官僚的遗老遗少们,当然想起了那个过气的弘光皇帝,要将他抬出来压制杨光,这些天来,请皇帝陛下登朝视事的呼声越来越高。【燃文书库(7764)】

        杨光一听就知道其实是这些官僚想继续出来作威作福。

        对于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满清抵抗无力投降积极的官僚集团,杨光早已一肚子的恼火,他已暗中安排了人员,搜寻那些人在江南陷落时与满清勾结的证据,打算在合适的时候将这些人一锅端了,估计收缴这个江南庞大的寄生集团的家产至少价值四五千万两白银,下一步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工业革命就有了资金保证,但现在还没到与其决裂的时候,至少不能让他们在后方捣乱。

        杨光找来了路振飞。

        路振飞和陈子龙一样,受杨光委托,负责与明朝官僚联系,现在江南富庶之地已完全光复,陈子龙按杨光的提示,去和王吉昌(此人身份请见本书第43章)种田推广种植番薯、玉米、稻米良种去了,现在只剩下路振飞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杨光是要路振飞筹备国会。

        “国会?”路振飞很是疑惑,不知杨光要干什么,这个国会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的说就是将各地有名望的大儒名流召集起来,只要不是节假日就每日讨论国家大政方针,商定出一个大多数人都同意的策略方案,拿出方案后呈皇上批准实施!”杨光递给路振飞一个文本,告诉他:“麻烦路公照此去主持筹备,如何?”

        路振飞接过文本,急忙翻看了一下,发现这对文人士大夫来说,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方案,如果此方案实施,士大夫将通过国会掌握很大的权力,真正实现“士大夫与皇家共治天下”的理想。但路振飞不知道,在杨光心目中,除了士大夫大儒的席位之外,国会还要给工匠、军人、农民、商人很大数量的席位,但现在筹备阶段,就先让这些文人学者吵闹一番再说,等合适时机,他自己才亲自下场确定国会席位分配比例。

        路振飞知道杨光事事喜欢搞一些新意思,但总能搞出新名堂来,曾经被满清俘虏的弘光皇帝只不过是傀儡而已,真正的皇帝正是面前这个掌握了强大军力的杨总司令。以杨光现在表现出来的强势,再进一步是不是改朝换代或者是不是杨光一脚踢开弘光皇帝,自己登上九五之尊位,还未可知,而朝廷的官僚机构不照原来的规例设置却可以先行一步。而这个国会机构的设立,也是名垂青史的一件大事,便欣喜地问道:“方案上并未确定参与议事讨论的大儒名流名份称谓是什么?此如何是好?”

        “名正言顺这个事情简单……”杨光见路振飞愿意主持筹备国会,顿时欣喜起来,至于官职称谓就不是什么大事了,他原来打算使用后世习惯的称谓“议员”,但觉得应该恶俗一点,更应该有一个符合这个时代的称谓,于是说道:“我想皇上请旨,所有人员皆适用议事大夫官职名称吧,此可好?”

        “好好,就用议事大夫的称谓名份!”

        路振飞听了甚是高兴,说完就告别转身离去,带着杨光给的方案要去找人商量筹备国会去了。

        这是杨光布置下的一个阳谋,他已打算只要这些士大夫大儒们愿意参与筹备国会,不管是什么立场观点的人,都可以接纳进来,将他们放在一起,美名其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在一个固定的场所,去吵去闹甚至彼此间动手练练拳脚(诸位不妨参照一下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倭国之国会和湾湾地区的立法会成了演武场的精彩片段)。

        杨光知道,以这些文人的心性,这个筹备过程起码得要争吵上一年半载,吵到精疲力尽了才有可能达成协议,或者干脆连协议都达不成,最后只落个一拍四散的局面,还是需要他杨光亲自出来收拾残局。

        杨光穿越前虽然没参与过这一肮脏的斗争,但他自信,只要他动手,以他来自后世的见识,起码有一百种一千种办法将这些已落入自己毂中的“议事大夫”治得服服帖帖的。最后的手段,就是以他们沦陷期间勾结投降满清为由,将他们名声弄臭,全部没收家产,发配充军到澳洲或北美区教化未开化的原始部落,为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扩张而努力,至于国会内则换上一批听话或者符合时代进步的人员为议事大夫。

        只要牢牢地掌握着军队和国会,杨光觉得自己现在做不做皇帝都是无所谓的,时机成熟时,只要自己稍稍表露出那么一点点意思,便会有很多人蜂拥而上,将自己黄袍加身,或者逼着弘光皇帝禅让帝位。

        想到这里,杨光突然有点不安起来,担心自己率军出征后,会不会给别人黄袍加身,等自己回来却成了人人喊打的乱臣贼子了。

        铁血军中,有条件掌握全军的人并不多,刘忠杰算一个,顾全也算一个,两人都是老将,平时表现也没什么异常,也许他们都没异心,但却不排除别人给他们黄袍加身。

        顾全被调去江西一隅之地,掌握的兵力、武器都不多,防御有余进攻不足,很难会出什么事情,最可虑的唯有刘忠杰。

        杨光决定称远征辽东的同时如若机会合适,将随时登陆攻略山东河北,以刘忠杰的两个养子刘行、刘知熟悉河北山东地形为由,将他们都带着去辽东,隔开刘忠杰的最大助力。

        此外,杨光决定将王余佑提升为副总参谋长,留在南京除了训练军校的学生外,还在总参谋部协助指挥作战,总后勤部周庆祥也提升为副总参谋长,专门负责调度各路大军的后勤物资,此两人都用以分散总参谋长刘忠杰的权力。

        杨光还决定明日就召见周庆祥,告诉他南京城内生产出来的先进热.兵器,在他率军出征归来之前,库存不可超过三天的产量,三天之内生产出来的兵器必然要分配到外地的各部队中去。

        思虑到此,杨光有点惭愧,自己怎么就为尚未发生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担忧起来,也许这就是站在权力巅峰者的悲哀,你不去布置提防别人,就会被别人算计了自己,最后落得一个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最后,杨光还是觉得自己要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自己不预作提防,没准那才是害了别人呢,于是毫无心理障碍地将这些提防刘忠杰的措施布置下去。

        军事上、政.治上的准备都已完成,杨光又等了几天,终于等到前往南洋采购粮食的船队带着南洋的三百万石稻谷小麦回来。

        原来,为了解决满清鞑虏南下江南导致田地荒芜而产生的春荒问题,三个月前,杨光命令肖定平带着众多商人的船只联合组成一支庞大的商船队,携带汇丰银行的百万银元和江南各地的精致货物南下,浩浩荡荡地下南洋采购粮食去,今日终于完成任务归来。

        三百万石粮食也许还不能彻底解决江南上千万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却能很大程度缓解了春荒问题,只要今年不出现大的灾害,陈子龙、王吉昌等人组织江南民众种植好现有耕地,秋收后便能解决吃饭问题,到时别说再次远征辽东,就是大举北伐将满清鞑虏驱逐出长城以外都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到了此时,杨光认为跨过重重大海远征满清老巢辽东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了。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1/11161/62888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