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商界巅峰 > 第135章 迎刃而解

第135章 迎刃而解


东国在泰美吉雅国被困同胞有序登上客车,一字长龙缓缓驶出废弃的水晶矿山洞,左右两侧有祝融海军陆战队装甲车护卫,空中舰载机编队盘旋着守护,泰美吉雅的两方军队快速在前面开路,清除前方的安全隐患,即便是正在激烈交火的战略要地区域,交战双方见到东国的车队出现,也是立即停火等待东国的车队完全通过,一路之上,没有遭遇任何阻碍,甚至连被炸出深坑的公路,也在短时间填补完成,有座桥梁炸塌了,泰美吉雅的双方,一方负责一侧,用工字钢轨重新搭起骨架,直接焊接固定上钢板应急,还是不牢固,就由数百名大兵用肩膀顶住这些工字钢轨,让东国的车队通过!

        在这一时刻,车上的所有东国同胞眼睛有些湿润了,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激动!是祖国的强大才给了大家这份尊严和尊重!东国人不再是受西方强国歧视和欺辱的劣等民族,已经真正的屹立于腾龙星民族之林!

        宋太平准备随同大家一起上停泊在海港的登陆舰,被一名军官拦住,低声耳语道:“牟孝柏助理,有位首长要面见你,你随我上橡皮汽艇,我带你去面见领导。”

        宋太平注视了这位军官片刻,敏锐的判断出这位军官不是逗他玩了,便跟着这位军官跳上橡皮汽艇,在海面上划过一道白线,直奔在近海区域的航母,此时一架架舰载机正在逐一降落,华丽而漂亮的空中短滑翔,稳稳的降落到航母甲板,缓冲掉冲力,缓缓驶入立体飞机停泊舱的升降板上,有地勤人员小跑着上前,为其折叠起机翼,启动升降板。

        航母上的工作人员放下吊索,将橡皮汽艇拉上来,这位军官带着宋太平进入作战指挥室,十余名作战参谋正在分析着各项数据,一位青年的总指挥官正盯着投影到墙面上的电子海图,听到带宋太平来的这位军官敬礼报告,才转过身来。

        正是见过几次面的罗战老爷子,罗战老爷子也没有多说,直接掏出手机摆弄了两下交给宋太平,宋太平接过手机一看,居然是视频通话,电话那头是乔胜天老爷子、沈钧鸿老爷子、外公李翰文和龙部长。

        乔胜天老爷子直截了当的问道:“小家伙,又见面了!你也知道我们东国现在建设这三十六座太空城,已经是掏空了国家的全部家当,就差砸锅卖铁了,这太空城的建设还真是够费钱和物资,偏偏在这个时候,珠峰地产为代表的一些东国人自己创立的企业开始以各种投资名义,大肆向外转移资金!若是我们如比尔国那样直接没收这些企业所有资产,转为国有话,会伤了所有东国民族企业家的心,将自毁我们东国的经济长城!向你这个小家伙讨教高招,还望不惜赐教。”

        宋太平闭目凝神思索了一会儿,才缓缓进行解答:

        首先,我们对这些资金出逃的企业家,要收缩有度,既然我们战略投资部早就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更改注册地和海外投资行为相关条款,那么我们就要依法办事,只要他们的公司主体或主营业务收入在东国占的比重等于超过60%的,那么他们的更改注册地逃避税赋、转移资产的伎俩将判为无效,责令其三日内补交所欠税款,去战略投资部办理注册地恢复手续;另外,按照我们东国的投资法,对其他国家投资的娱乐、影视、房地产、金融保险这四类产业累计超过一千万金额的,是要经我国战略投资部审批,未经审批擅自进行对外投资的,除了追回其转移的资产和资金外,还要进行总额5%的违法处罚!

        这现成的法律法规摆在那里,该如何敲这顿杀威棍以及后续的安抚,各位首长应该很熟练的,只是这点资金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我个人认为在这个时候,可以让ico正规化,规范化运作了!

        从去年开始,ico,这个与ipo有着类似逻辑的区块链领域的融资方式,正迅速走进大众投资者的视野。特别是最近的几个月ico发展态势更是疯狂。然而,火热的背后确存在着监管漏洞及诸多“陷阱”。

        ico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个定义宣判了ico的死刑。

        所谓ico,全称initial  coin  offering,意思是“数字货币首次公开募资”,概念拷贝自股票市场的ipo,是指企业或非企业组织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发行代币,向投资人募集虚拟货币(一般为比特币、以太坊)的融资活动。不同的是,ipo是企业为了发展而向公众筹集资金,ico是企业为了发展而向公众筹集虚拟货币,将发行的标的物由ipo的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货币。公司通过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来吸引投资者,投资者从中获得加密数字作为回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特币。

        简单点理解就是,购买者得使用现成的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去购买这种新的数字货币,然后发行者将获得的比特币等拿到市场上去换成市面上主流通的真实货币,用于投入到公司的运营中。而且ico非常简单。没有财务审计,没有发审委,没有路演,甚至连公司注册都省了,只需要一张白皮书,在交易平台上就能完成融资。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ico项目需要3个步骤:

        1、一家公司或团体表示自己计划或正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同时在公有链上内置可转让流通的代币(加密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类似);

        2、投资者以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换取代币,以此作为其权益凭证;

        3、项目发行的代币登上交易平台,投资人进行买卖。(这是制造暴富神话的关键一步)。

        代币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是否有价值。这里先强行科普一下区块链技术。维基百科对其定义是:基于去中心化的对等网络,用开源软件把密码学原理、时序数据和共识机制相结合,来保障分布式数据库中各节点的连贯和持续,使信息能即时验证、可追溯、但难以篡改和无法屏蔽,从而创造了一套隐私、高效、安全的共享价值体系。

        换成通俗易懂的理解,它就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记录全网所有交易信息的“公开大账本”。比如你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比特币(典型的区块链货币),千万台电脑都会记录你收到了一个比特币。这样的数据记录非常安全,因为除非所有的电脑都完蛋,不然数据不会丢失,也不会出错。

        最近几个月ico为什么火爆?

        逻辑很简单。在数字货币生态的包装下,ico缩短了投融资链条,又具有极其可观的收益率:

        1、从公司来看,与ipo、vc等传统融资方式相比,ico目前不需要经过监管机构的监管审查,缩短了投融资链,为许多不具备上市资格,没有银行贷款资质或者缺少风投资源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而且,ico的路径也更“互联网化”,参与门槛较低,流动性好,大大降低融资成本;

        2、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虚拟货币以狂飙势头一路向上,广阔的增值空间和丰厚的回报率自然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执着于赚钱盈利的功利环境下,几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率让“一夜暴富”似乎不是梦想,刺激着众多ico新晋投资者和投机者的纷纷入局。

        目前ico虽然非常火爆,但野蛮生长下的种种乱像也慢慢开始浮出水面。我们前段时间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结果却让人有些失望,可以说目前市面上至少80%的ico项目都是在数字货币生态包装下的“陷阱”,要么缺乏项目的支撑,沦为传销的手段,要么存在极大的“水分”,虽然有项目做背景的但却并不值那多的钱。而真正想要做事情的,想要推动区块链行业发展创新的却是极少数。

        行业要健康地走下去,归根结底,还是得回归到ico的核心价值——所在区块链的生态圈。也就是说,只有打造一个强韧的生态圈,ico主体的项目才有价值,ico所发行的代币才有上涨的空间。而“事出反常必妖”的ico暴涨势头也恰恰给我们这些区块链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曾经的ico被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内,这个圈子里是区块链拥护者、比特币投资者和理想主义的理工男。

        他们懂区块链,也认可区块链的发展,圈子虽然小众,却相对健康。大家简简单单做事,项目发行方也抱着促进区块链进化、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望。

        像以太坊这种ico里诞生的经典项目,更是为人津津乐道。每一个项目发行方似乎都梦想着再造一个以太坊,去做点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当ico开始由小众群体逐步渗透至大众市场,月度融资额出现爆发式增长。

        因为市场对于区块链创业项目的需求并未出现大的变化,相反,随着越来越多的巨头开始主导区块链的商用化进程,对区块链创业项目的需求甚至是下降的。所以,此时ico项目的大量出现和融资额的爆发式增长,并非一个正常的现象。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整个加密数字资产火了,很多代币获得了上千倍的涨幅,虚拟货币市场也开始脱离区块链生态本身走上了“独立化”飙升之路。用一个我们熟悉的词语类比,便是开始脱实向虚的泡沫化发展。

        此时,大量的投资者涌入,本身并非看好代币背后的区块链发展前景,而是幻想在这个博傻的投机市场中分一杯羹。(投资中的“最大笨蛋理论”无处不在)

        之后,大量的骗子被这个暴富的游戏惊呆,ico开始成了他们的狂欢乐园。至此,ico已经严重变质了,从助力初创企业实现改变市场理想的融资工具,变成了骗子们圈钱和非法集资的手段。

        ico的监管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即便在东国全面取缔ico,资金也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海外的ico市场。且以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来融资,这在央行着力推行数字货币研究、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当下,有着不小的创新意义。以此次ico监管为契机,不排除整个虚拟货币市场正迎来一个真正的分水岭。

        ico行业要有的两大警惕:

        警惕过度数字货币化陷阱。

        数字货币概念是极好的,但是数字货币价值却取决于其流通范围以及应用数量,在整体行业基础并没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数字货币价格过大幅度波动的背后必然蕴藏着相当大的投资风险。

        而对于区块链从业者来说,为了快速、轻松获取的金钱而过度发行数字货币,这场暴富的游戏也改变了区块链设计的初衷,甚至掩盖住了区块链真正的价值内涵和区块链的终极设想——通过区块链的技术设计,去取代权威控制和情感信任,从而建立一个在运算能力和技术架构上的网络文明社会基础设施,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成为无数节点之一的网络结构。

        警惕技术“拿来主义”。

        现阶段绝大多数ico项目都缺乏实质性的技术创新,多是采取“拿来主义”,把比特币、以太币等几个主流区块链进行简单重组,甚至很多仅局限在白皮书的设想上。梦想很好,但现实是不是“骨感”可能都没有进入创业团队的思考范畴里面。单一的创始团队、捉襟见肘的募集资金,缺乏实质创新的技术支撑,实际上都很难支撑起区块链应用改变世界的“大梦想”。

        ico或许能从资金上缓解项目启动之时的燃眉之急,可是,对于ico创业团队以及ico项目投资者,只有“清晰的赛道+创新的解决方案+完善的创始团队+自洽的社区治理逻辑”才有可能让ico项目的梦想落地,也才有可能获得更持续、更广阔的盈利空间。

        有人把一幅一群人正在祈祷拜神的画给一位无神论者看,并告诉他,这些人在随后的沉船事故中都活了下来。

        无神论者淡淡一问:我想看看那些祈祷完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儿?因为“死人不会说话”。

        “死人不会说话”,另一个普遍叫法是“幸存者偏差”。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意思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也被称为“沉默的数据”等。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同样被“幸存者偏差”误导过的,例如:总是觉得“老婆都是别人的好”?

        看病买药,总会有人给你介绍说,“我亲戚吃这个药好了”或者“我一个朋友去找了这个知名专家”等等。

        记者在火车站,对“今年的火车票是否容易买到”进行了采访,大家纷纷表示买到了。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年虽然火车票难买,但是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大家都买到了火车票,现在正满怀希望地赶回家乡,过个团圆年!”

        而那些没有买到火车票的人直接被忽略掉了,因为没有买到车票的他们是不会来到火车站等车的。

        这就是忽略了筛选条件,把经过筛选的结果当成随机结果,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大多数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上是基于身边人群的交流所得到的看法,你所接触的群体,容易对你造成严重的幸存者偏差。

        1,读书无用论横行。

        自媒体时代来临,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关注了网络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最常见的套路就是举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我有一个亲戚,我认识一个人等等的故事。比如有人说我有个朋友,高中没毕业做小买卖就已年薪过百万,那个班长大学毕业后月薪也才3000,因而得出读书无用论。这些人存在的问题在于,高中没毕业挣得少的人已经被他忽略了。

        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往往只会关注他们当中成功的个例,而忽视了广大学历又没成功的人;而那些接受高等教育却落魄的个例,容易被新闻记者加以关注报道。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所以才会有“读书无用论”这种言论的产生。

        所以看待事情和观点,我们要用全局的思维去思考和判断,不能只盯着个例,人云亦云,更不要为了自己的观点去特意找个例,从而离真相越来越远。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老婆都是别人的好”?

        很多人闲聊时,都在说“老婆都是别人的好”。这话有很多生理和心理层面的解释,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查阅相关文章。这个观点也可用幸存者偏差来解释。

        一是,大部分男生只会记住那些漂亮优雅贤惠的少数别人的妻子,从而主动忽略其他的大多数;二是,被你记住的别人的老婆的样本信息是不完整的,你看到的更多是淡妆华服而不是睡衣素颜,是贤惠大气而不是唠叨抱怨,是知书达理而不是无理取闹,而后者的形象只有她老公下班回家后才能看得到。

        大多数人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认知,只停留在看得到的冰山一角,而那更大一部分,不为人知的深层次,却从来不被人所看到,或者直接被忽视掉。因此我建议你,尽可能的削弱认知偏差对你看待事情的影响,学会去反思和求证事实的真相。在做任何论断之前,多想想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3,他们是幸存者,最后才是成功者。

        在这个遍地都是金钱的时代,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每个人都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成功学书籍成为畅销书,音频学习,网络文章和专栏刷爆朋友圈。每个人都想向成功人士学习如何成功?却没人意识到,他们先是幸存者,最后才是成功者。

        “死人不会说话”,大多数人的关注点永远只在极少数的成功者身上,却忽略了上万个没被运气选中的失败者。

        《成功与运气》一书的作者弗兰克指出:如果你认为精英们之所以成功,就全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外加在人生重大关头做出了理性的正确选择,那也不对。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而且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依赖于把握风口、个人运势、信息不对称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换句话说,你在学习成功者为何成功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更要从失败的人那里总结为什么失败,因为成功路上,很大程度上是个避免失败的过程。

        因此,请不要一味复制粘贴别人的成功路径,请敢于质疑成功者口中的经验,警惕名人效应。

        曾经有人抱怨:“吃饭的时候,我喜欢把不好吃的先吃了,结果却被人误以为我喜欢那个菜,一直在给我夹。”

        看完这个段子,真的让人哭笑不得。最后我只能温馨提醒你:记住下一次给人夹菜时,记得多长个心眼。

        我们东国大规模的将纳摩尔星的高科技技术引入日常生活和军事领域,必然会带来一场产业革命,很多落后的产业被市场所淘汰,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大批的失业下岗人口,对东国的治安造成极大威胁。有必要通过公益广告和新闻来引导人们的正确从业心态,避免眼高手低,而赋闲在家,荒废于游戏,成为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

        有多少人瞧不起自己的工作?有多少人一边工作一边抱怨着老子不干了,可还是每天可有可无地工作着?既然在工作,既然是自己的选择,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充满感恩地开始每一天呢?要知道,最高的情商,其实是满怀感恩地去工作呐。

        有位父亲曾告诫儿子:工作了,就要用心;假如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算你运气好,要努力工作以感恩惜福;万一薪水不理想,就要懂得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技艺。

        这位父亲无疑是睿智的。所有年轻人都应将这三句话记在心里,始终秉行这个原则做事。

        或许我们的工作无法尽善尽美,但还是要感谢工作环境,感谢老板,感谢每一次的工作机会,满怀感恩之心去工作。即使起初位居他人之下,也不要去计较,积极地将每一次工作任务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

        每一份工作都有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失败的沮丧、成功的喜悦、老板的严苛、同事间的竞争等,这些都是任何一个工作者走向成功必须体验的感受和经历的锻造。

        一家知名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这样说,目前一些处在实习期的大学毕业生,还没干活就先和老板谈条件,或者在新岗位上刚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和部门主管讨价还价,这是不合时宜的。

        他们应该懂得感谢企业的培养,而不是计较是否应多拿几百元钱,应该在自己有业绩的时候,再向企业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这样在企业里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一位程序员在一家软件公司干了八年,正当他得心应手时,公司倒闭了。这时,又恰逢他的儿子刚刚降生,他必须马上找到新工作。

        有一家软件公司招聘程序员,待遇很不错,他信心十足地去应聘了。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他轻松地过了笔试关。两天后就要参加面试,他对此充满了信心。可是面试时,考官提的问题是关于软件未来发展方向的,他从来没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被淘汰了。

        不过这家公司对软件产业的理解让他耳目一新。他给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笔试、面试的机会,我虽然落败了,但长了很多见识。感谢你们的付出,谢谢!”这封信经过层层传阅,后来被送到总裁手中。

        三个月后,这位程序员意外地收到了该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原来,这家公司看到了他懂得感恩的品德,在有职位空缺的第一时间自然想到了他。十几年后,凭着出色的业绩,他成了公司副总裁。

        在企业中,知道感恩的人会更受到欢迎。人力资源专家表示,许多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看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专业知识,而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融入企业的速度,换句话说,就是能否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踏实做人、做事。

        然而,现在有很多员工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点滴的帮助而感激不已,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他们将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视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

        而石油垄断家族创始人在给儿子的信中曾这样写道:

        现在,每当我想起我曾供职的公司,想起我当年的老板休伊特和塔特尔两先生,内心就涌起感激之情,那段工作生涯是我一生奋斗的开端,为我打下了成功的基础,我永远对那三年半的经历感激不已。

        诚然,雇用与被雇用是种契约关系,可在这种契约关系的背后,就不能有感恩的成分吗?

        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次工作机会,才有了生存的物质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的聪明才智才有了萌芽的乐土;我们的人生阅历才得以丰富;我们的能力和才华才有得以施展的机会和空间。所以,为什么不告诉领导,感谢他给你机会呢?

        当然,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可无论你的行为是多么的完美和明智,你都不能不对别人心存感激。

        想想自己的每次行动,哪一次没有别人的帮助?正是有了同事的理解和支持,还有平时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知识,才让你有了成才和晋升的机会。

        所以有人这样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恩之情。领袖的责任之一便是谢谢。”

        一位由普通职员晋升为总经理的人士这样说道:“我刚到这家公司时,只是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普通职员,为什么在短短两年内就被晋升为总经理?这是因为,我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感谢老板给予我的机会,我感谢同事对我的点滴关怀与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是这种感恩心,让我更加努力工作,尽最大的努力来回报这一切,没想到,生活却给予我更大的回报。”

        满怀感恩去工作,并不仅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感激能带来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这是宇宙中的一条永恒的法则。

        “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人拥有感恩之心的时候,美德就产生了。”

        不要以为工作是平淡乏味的,当你满怀感恩之心去工作时,你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人,一个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的人。

        你要相信:感恩将为你开启一扇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你无穷的潜力,迎接你的也将是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成功机会。

        在遇到一件令人感到焦虑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控制不住去胡思乱想。心理学上将这种反反复复考虑同样一件事情,并且无法从焦虑情绪当中走出来的情形称之为“思维反刍”。

        我们都不可避免会出现陷入“思维反刍”的情形,不同的是,牛人会选择用行动化解焦虑,而普通人只会陷入焦虑中。

        有名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每天晚上总是嚷着要做出改变,但是始终原地踏步,睡前千头万绪,各种职业规划,醒来还是上班去。没看见他去学习进修,或者去了解喜欢的行业发展状况,只是学会了怨天尤人,吐槽单位和领导。两年过去了,所谓的做出改变,还停留在口头上。

        而他的大学女同学在一个四线城市应聘上政府基层部门办事员的工作岗位,工作死气沉沉,一直没有男友,还被父母催婚,人生陷入崩溃的边缘。

        不认命的她在30岁前夕无视父母的反对,辞职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去了忆阳网络视频公司做着综艺节目策划工作,现在月薪儿万,还在公司里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只是在想,在勾画人生的宏伟蓝图,不去行动,只会被周边的人们拉开更远的距离,并逐步向被社会所淘汰的悬崖靠拢,只要踏出第一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那位四线城市基层部门办事员一开始也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该去哪里,只是内心有个声音告诉她:不能再待在这里,要走出去。于是她果断开始行动,慢慢就摸索出了适合自性发展的路。

        一、行动的驱动系统:微习惯策略。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要去做一件事,一瞬间被点燃,行动就启动了,背后也许有复杂的原因。但是归结下来就两个方面,一个是逃避痛苦,二是追逐快乐。相比之下,痛苦的驱动力更强,最常遇到的是“未完成事件”带来的痛苦。

        一件事情如果不完成,就会郁结于心,加重心理负担,即使是拿快递、洗碗等小事。完成心理学中说到,没有人可以逃开他心灵中的“未完成的事件”,刻意逃避,结果会被“未完成事件”完全控制。

        如果养成这种拖延逃避的习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将是一种灾难,每天疲于奔命。为了摆脱这种折磨,我们最好现在就开始行动。或许,我们无法立刻把买房、考证等大事立刻完成。

        但是小事情我们完全可以着手处理,从而保持积极和从容的心态。开始行动时不妨把目标定得容易些,从微习惯着手,更容易收获快乐。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二、行动的着力点:最小化可行产品。

        精益创业是当前互联网一个很火的方法,有个关键概念是“最小化可行产品”。

        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小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产品。创业者将这个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调整。这一过程是个“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

        人生也是一种创业。我们完全可以用精益创业的方法,来打磨自己的产品。这产品应该是一个结果,对素材原材料的系统梳理,能够对社会产生价值的一种媒介。你在公司实习时写成的系统性报告、读书笔记都是产品。

        产品完成后,我们应该交给市场来校验自己的成果,收集别人的反馈来调整产品;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克服自我防备的心态、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即使是负面反馈又何妨,批评是你砥砺前行的动力,下次修改就是了。

        三、怎么行动:图层工作法。

        具体行动时,有时事情一多,我们就会手忙脚乱,渴望齐头并进,多线程工作。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实现人的多线程工作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任何瞬间,人只能有一个注意焦点。你以为自己同时关注了两样东西,其实是发生了注意转移的结果。所以,我坚定地认为,一个时期只完成一件重要的高难度的事情,必须调动你的全部带宽和认知资源去完成。

        对于核心思考区(认知复杂度最高的)的工作最好不要中断,因为你要付出极高的转换消耗(认知心理学发现,当从任务甲转换到任务乙时,执行任务乙的效果明显比非任务转换状态下执行乙的效果要差)。而且,你要重新回到那种专注的心流状态是不容易的。

        难道我们就无法做到多线程工作了么?

        还是可以有的,虽然在一个瞬间,人只能有一个注意焦点;但是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可以同时担负不同的工作,这就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意义、多任务之间切换的多线程。

        经过训练,我们完成可以做到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这就是图层工作法。我们处理文字时是以一种类型,处理视觉图片又是一种类型,进行数值计算又是一种类型。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在同一个时间内只需要专注于某一层。

        类似于素描的过程,把一幅画分割成多个图层,各个突破。

        掌握了图层工作法,我们行动起来就可以四两拨千斤,高效完成事情。

        宋太平的解说解说,不仅是乔胜天、沈钧鸿、李翰文和龙部长那边响起了掌声,在宋太平周围忙着进行数据分析的作战参谋,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宋太平的讲解所吸引,以热烈的掌声回应着。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02/102730/4791295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